分类: 翼书商城
已发布: 19 章
已购买: 0 章
状态: 已发布
作者: 徐达斯
作者简介: 徐达斯,现为北京三智国学院教授,师从剑桥大学宗教系托玛斯.赫兹格博士(Tamal Krishna Goswami),在东方学、考古学、神话学、中国文化史领域孜孜不倦研究十余年,尤其对古印度文化和瑜伽哲学有独到而深入的理解。已出版《处处是禅机》(浙江文艺出版社)、《天下第一书的开示——<薄伽梵歌>与有效领导力》(上海财经出版社)、《道从这里讲起——<薄伽梵歌>解读与会通》(九州出版社)、《文明的基因》(东方出版社)等专著。
作品简介: 介绍 远古印度次大陆的很多故事和历史文献中都有对伟大王国的描述,这些王国为勇敢而机智的领袖群体所领导,拥有壮丽的宫殿、富裕的都城、巨型的城堡和庞大的军队。一如我们从这些故事和描述里所知,远古印度次大陆曾经沐浴在辉煌的文明之中。至今留存的古代寺院、宫殿、城堡、塔庙,其中许多依旧保留了最初的结构,见证了数千年前曾经昌盛一时的文明。在尼泊尔古城加德满都长大的我,以前经常能看到这些古代的寺院、宫殿、城堡、塔庙,并惊异于那时的人如何能创造出如此富有美学和建筑学内涵的建构。在古代,加德满都是一座商业和贸易极其繁荣的城市,与亚洲很多地区都有贸易往来。还有其它几个地方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建筑、商业、贸易以及其他传统的兴盛,表明这个古代文明体必定拥有有效的领导力。 构成古代印度次大陆的领导力的根基何在?没有正式的领导力文献可供查询——至少对现代世界的知识体系而言。唯一可以运用的文献是那些古老的经典,例如《韦陀经》或《奥义书》,其中之一就是《薄伽梵歌》——意思是“上帝的圣歌”——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部萃取了古代东方智慧和教导之精华的典籍。《薄伽梵歌》陈述了两位卓越领导人之间的对话——至尊主克利须那和刹帝利王子阿尊拿——发生于《摩诃婆罗多》所描述的俱卢大战决战之前。《摩诃婆罗多》是一部史诗,记载了同一王族的两条支系,即正义的般度氏和邪恶的俱卢氏之间的争斗。般度族的军队由阿尊拿率领,而俱卢族的军队由毗湿摩指挥①。在俱卢大战爆发之前,阿尊那请求他的御者,神的化身克利须那,后者也是他的朋友、导师,把战车驾驶到两军阵前,使他能观察两军阵容。 目睹战场对面拔刀相向的亲友族人,阿尊拿开始畏惧作战。他向他的御者悲叹,不愿与亲人开战。看到一位挚友、武士如此哀伤,克利须那劝告阿尊拿:“没有什么比对抗邪恶的正义之战更加崇高。像你这样的武士应该为此而欢欣鼓舞,因为它引人走向天堂。”(2:32-33)克利须那的言辞见于《薄伽梵歌》的十八个章节之中。在讲说的结尾部分,克利须那成功地说服了阿尊拿,让他重新拾起弓箭,决志奋战于俱卢之野。这段插曲导向战争,后来发生的事情均载于史诗《摩诃婆罗多》。 《薄伽梵歌》究竟作于何时至今尚不清楚。有些学者推测其撰写时间早在公元前3000年。数千年来,《薄伽梵歌》始终被尊崇为古代智慧的经典之作,并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而长盛不衰。对于印度教徒而言,它永远是克利须那——神的化身所留下的不朽经典。原初的梵文本《薄伽梵歌》已经被译成很多种文字。著名学者像爱默森、梭罗、艾略特都曾经怀着巨大的兴趣研读过《薄伽梵歌》。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引用过《薄伽梵歌》。此外,当代管理学大师们例如彼得.圣吉也在他们的论著中引用了《薄伽梵歌》②。 著名学者论《薄伽梵歌》 我在阅读《薄伽梵歌》时,所想的只有一个问题,神是如何创造宇宙的?其他实属多余。③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和我的朋友,感谢《薄伽梵歌》赐予我辉煌的一天。它是天下第一书,浩渺如皇天厚土,铺展在我们眼前,其中绝无细小和琐碎,而只有广博、宁静、一致,以及回荡在另一个年代,另一片苍穹下的古老智慧之声。让我们来拥抱这庄严的神谕,而不是转身对它投以一丝半毫的非议。④ ——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再没有其他书能像《薄伽梵歌》一样,可以使读者提示并稳处于那么崇高、纯洁及罕有的思想境界中了。此书写成的年代距今已隔漫漫天堂年。现代书籍与之相比,显得琐碎而微不足道。我怀疑是否能将这哲学归结于早先的生存状态,因为其崇高性实在是杳不可及,远远超出我们目前的理解范畴。就连我们的莎士比亚,置身于《薄伽梵歌》这广阔无垠、阐释宇宙创始的哲学旁边时,也显得几乎是青涩稚嫩、俗不可耐了。⑤ —— 亨利.大卫.梭罗 在印度次大陆,对于很多领袖人物来说,《薄伽梵歌》一直都是其信仰和力量的来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圣雄甘地。“人不能与自身和解,直到他变得具有神性”,甘地在1931年出版发行的《青年印度》中写道,“想要攀登这一境界的努力是至高无上的,它也是唯一值得拥有的野心。这就是自我觉悟。自我觉悟就是《薄伽梵歌》的宗旨。” 像甘地这样的领袖以及数千年以来的学者们都把《薄伽梵歌》视为通向圆满、丰富人生的实用指南。他们崇奉《薄伽梵歌》,把它当作达到自我觉悟和最高灵性境界的指路明灯。 宽泛地说,任何人都可以将《薄伽梵歌》的教导运用于他或她的生活。如果我们作更近距离的考察,会发现《薄伽梵歌》也是关于领导力的伟大启示的源泉。例如,《薄伽梵歌》突显了阿尊拿所经历的领导力考验,他必须正视血族之争的挑战。作为领导人,他面临领导他的组织——般度族的挑战。克利须那的开示转变了阿尊拿,使他登上领袖之位,并接受了成为一个领导人的挑战。 《薄伽梵歌》的教导大多被看作灵性启示。基于精神和信仰的现代领导力对世人并不陌生。像诸如H.戴尔.博科(H Dale Burke),约翰.H.麦科斯威尔(John H.Maxwell),罗丽.贝丝.琼斯(Laurie Beth Jones),安迪.史坦利(Andy Stanley)这样的卓越的领导力研究领域的思想家和作家,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曾经被各自所处的精神、信仰背景所影响。吉米.卡特,第三十九任美国总统,写过大量与沟通灵性与领导力相关的作品。所有这些写作都表明领导力确实可以从精神与信仰中获益非浅。 从精神与信仰中得到的领导力启示涵盖了古老的价值和美德,例如愿景、卓越、和谐、坚忍以及自律,这些同样也适用于现代领导力场景。实际上,它们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群体、任何地域施行领导力的支点。 在此还应提到灵商的概念,它也被称为SQ。这个概念在组织和领导力拓展领域正变得流行起来。由于作家们例如达拿哈.佐哈尔(Danah Zohar),易安.马歇尔(Ian Marshall),以及理查得.沃尔曼(Richard Wolman)的推广,这个概念开始被广泛接受。SQ使我们得以接近并运用意义、愿景和价值来进行思考和作出决策。它是人类的终极理解力——精神的理解力、灵性的理解力⑥。SQ的核心品格,诸如自我意识、愿景以及价值,与现代领导力非常契合。因此,从其基本价值观而言,精神与领导力息息相关。 今天,灵性领导力的概念也已经被领导力研究领域的主要权威人士所广泛认可。灵性领导力并不一定与某种特定的宗教、传统或灵性体系相关,相反,它涉及如何通过对灵魂或精神的影响来激励人群,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在新时代,领导人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把它视为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薄伽梵歌》也提到毗摩(Bhima),阿尊拿之弟,作为般度大军的“保护者”。在某些译本里,毗摩也被认为是统帅。但是,《薄伽梵歌》很明显地把重点放在阿尊拿所面临的领导力挑战上,所以将阿尊拿作为般度大军的主要领导者是合理的。 ②Senge, Peter M..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Currency Doubleday,1990.78 ③参考网站http://hinduism.about.com/library/weekly/extra/blgitacomments.htm ④Emerson, Ralph Waldo. Selections from Ralph Waldo Emerson: An Organic Anthology.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1960 ⑤参考Walden——The Pond in Winter by Henry David Thoreau ⑥Zohar, Danah. SQ: Connecting With Our Spiritu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NY: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0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