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便喜欢看武侠书,其中在各式各样的武侠故事里,最喜欢的人物是周伯通。对于周伯通,老顽童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又有谁去真正了解他,这样一个博学、心胸宽广之人。
老顽童,做人坦坦荡荡,不问世间世俗的种种,但也不是做到随心所欲,更没有无谓地唾弃和蔑视世间的一切丑陋和虚伪,拂袖而去。他只是安然处之,融于其间,尊师重道,付出真情;行事乖张,不理会各种封建束缚礼教,多数视为陈规陋习;他人的冷言热讽,只是过耳之风,既不伤身亦不伤情,潇潇洒洒地走自己的路。入世随忠、随情、随义,出世也是豁达明了。
知道有个儿子欣喜快乐,知道儿子去世虽是短暂伤心,却也是真性情表露。试想让一个花甲老人对从未见过面、甚至是从未想到过的儿子失声痛哭,岂不是太过虚伪和做作。
对待自己的敌人,就是尘埃落镜台,吹吹便仍是一尘不染。想那东邪黄药师将他困住桃花岛这么多年,要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刑罚不见得是在肉体上,而那种无穷尽的寂寞,和寂静无声的孤独才是更可怕的。受此刑罚后,他面对黄药师依旧可以称兄道弟,或许可以说他是癫狂,但是我想他只是不想计较,无需计较。过往永远只是停留在过去的某一点上。
不过即使是面对十几年的静寂,老顽童却也可以既来之则安之,甚至能够变着法地与自己玩,自创了一套左右互博的武艺。此精神和心境不得不让人敬佩。
也许,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和品味孤独的人,才可以与他达到境界上的共鸣,也未可知。但是作为平凡和庸俗的自己,却只能是远远地欣赏和赞叹。
更可敬的,是老顽童对待朋友。朋友一词,说深即深,説浅亦浅。但是对于老顽童,朋友,哪怕只是一面之缘,也愿意为他两肋插刀扑汤蹈火。就如他初识小龙女,只觉得女子可爱,又觉得那个绝情谷的主人不善,便愿意出手相救,这才是真正的大义大仁。
所以非常喜爱周伯通,侠义之心融于玩笑之间,愤恨化于无形之中,悲伤藏于心底。但如若周伯通能够勇敢地面对真爱的话,似乎对他好感更甚,不过,世界中愿意容纳的或许只有缺憾之美。
雨
2010-2014
《家乡》——《师恩》里记录的是自己童年恩师,一直想刻写颜老师的形象,落笔时,记忆里却只剩下几个片段。 小时候受伤后用了三年时间我才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站立行走,庆幸那三年能够遇到颜老师。她总讲我是个心思敏感而细腻的孩子,若没有她三年呵护,怕是自己会躲在角落里哭啼自卑地长大。
为什么不特批家长跟下病危通知的孩子在一起呢,会不会真的有起死回生的意外疗效?见国外媒体时有报道过类似事件。
回复 @格是格非: 希望将来可以,但除了医生、医院设施改善,患者家属也需要提高医学常识的认识和谦虚态度,否则不利于起到关怀和心理护理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治疗。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