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万国建筑博览和民居民俗

  一、大上海万国建筑博览和民居民俗 体现吴越文化特点的古建筑 上海地处吴越古地,自古承袭吴越文化薰陶,从生活习俗到衣食住行无 一不包孕着吴越文化的特色,建筑营造也不例外。考察上海的古建筑,庙、 园、亭、阁,及其它建筑古迹,无不闪烁着吴越文化的异彩。 ・嘉定孔庙,吴中第一・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 1219 年),古有“吴中第一”之 称。历南宋、元、明、清近 700 年间,整修、重建、增建 70 余次,人民国后 渐趋颓败,解放前夕已被轧米场占用。解放后于 1959 年纳入文物古迹开始重 修,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建筑体制规模不大,开始仅有大殿和化成堂。淳祐九年(公元 1249 年)又在大殿前黄泮池,及石桥门前造“仰高”、“兴贤”、“育才”3 座 牌坊。过了 14 年又重建大殿,命名为大成殿。延至元代又改建化成堂为明伦 堂。 明代时,在孔庙东面开辟桃李园,始造园要求,建有陆居舫、闻籁居、 众芳亭等亭阁,处在孔庙前半里许,归澄江门(今嘉定镇南门)内,原有北 宋天圣年问建的留光禅寺,因士人认为有碍孔庙风水,不利于考试中举。于 是在天顺年间由县下令挖土堆山,挡住寺庙,遂命名为应奎山。接着又凿了 一个大潭,将孔庙附近的五条水道引到庙前。应奎山坐落潭中,绿水环绕, 素有五龙抱珠之称。这就是凿于万历十六年(公元 1588 年)已有 400 年历史 的汇龙潭。汇龙潭景色映照孔庙,于是嘉定孔庙兼有山水亭台之美。 进入孔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3 座古朴伟岸的牌坊,耸然屹立在几株古 树间,庄严肃穆、气宇轩昂。这是用来施表孔子成就的。连接牌坊的有十余 米石栏杆,在望柱头上雄踞着 72 只石狮子,姿态各异,生动逼真,象征着孔 子的 72 贤徒。 头门是棂星门,表示文人学士会集之处。门面阔 3 间,门楣上有鱼龙石 刻,象征入门如鱼化龙,可达高升,进门可见一个半圆形深水池,称为伴池, 代表学宫。他上排架着 3 座单拱石桥,以中间一座为首,桥面上满铺云龙雕 刻,古时表示达官贵人才能通行。相传有个秀才本应上边桥,结果误登中桥, 自裁犯上获罪,投伴池而死。 过桥是大成门,颂扬“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 大成门飞檐耸脊,气象森然。正中两扇朱红大门上,纵 8 横 6 共排列着 96 颗门钉,是等级的象征。大成门挺立着几株古柏,苍劲虬屈,其中有的树龄 已达 600 多年。门旁廊下有 7 通高大的石碑,碑座均为勋质,古代传说龙生 屃质为第 9 子,好文负重,故用以驮碑。7 通碑分别记载元、明、 清历代修庙的资料。嵌入壁间的有南宋绍定二年(公元 1229 年) 《嘉定县之 学记》碑,和明宣德年间(公元 1426~1435 年)《郡守况侯政绩记》碑,后 者是褒扬苏州知府况钟的。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过大成门即是大成殿,是孔庙内的主要建筑。雄伟宏敞,飞檐翘角,十 分壮观。古时大殿正中置孔子塑像,后来置“至圣先师”孔子牌位,两旁是 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配”,还有“12 哲”之位。此外殿内还陈列着 祭孔之用。大成殿东西面的两庑,是祭祀历代孔门著名弟子和名贤大儒之处, 原先都有木制牌位。今祭器和礼乐器早已散失。大成殿已改为孔子与孔庙历 史的陈列室,两庑则用来陈列嘉定历史及嘉定历代绘画和工艺品。 出棂星门穿过兴贤坊,前面是礼门和庭院,后面是明伦堂。面阔 5 楹, 高大宽敞。前轩抱厦 3 间,构造精雅。两侧为小院,植有桂树,镣以粉墙花 窗,别有幽趣,当年文人讲学和秀才集会即在明伦堂。堂西侧建有长达 48 米的碑廊,汇集排列着从唐至清的各种碑刻和墓志铭,其中有原孔庙中的石 刻,有关经济史料的告示牌碑,朱青、倪云林、王稺登、娄坚、钱大听等历 代名家诗文书画手迹石刻。 明伦堂前面有 2 进祠宇式房屋,门楼上刻有细致砖雕,院中栽有腊梅、 玉兰,环境极其幽雅。此即为著名的“当湖书院”,是清乾隆三十年(公元 1765 年)嘉定知县杜念增为纪念他的前任著名学者陆陇其而修建的。陆陇其 一生清廉,从不奉迎,深受百姓爱戴。传说,他过生日不收受赠礼,夫妻俩 冷冷清清,清贫自守。不少百姓在其门外焚香祈祷,求神灵保佑,祝他健康 长寿。后人闻之,无不为之感动。 在当湖书院东边,1982 年沿河新建一碑廊,陈列有宋代黄庭坚;明代沈 周、文徵明、董其昌;清代何焊和学养志节相同的唐时升、娄坚、李流芳、 程嘉燧等“嘉定四先生”的珍贵墨迹诗文石刻。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