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说得没头没脑的,但姐还是明白小妹玉巧说什么,就说:“就你鬼心眼多。”姐停了停又说:“其实这还是他给你们牵的线。他和顺是初中同学。”
小妹玉巧知道姐说的“他”是指姐夫的。这里农村女子一般是不叫姐夫的,有这一句俗话这样说:参不见商,商不见参,姐夫不见小姨子。听起来似乎还要回避的,但小妹玉巧不管这些,她见了面是要叫姐夫的,小妹玉巧说:“那你咋不让姐夫也一块来?你走时我可不再送你。”
姐每次回娘家都是要小妹送一送的。送到姐家里,姐妹俩再说一些知心话,有时候吃了饭就回来,有时候还要住一夜。姐这次来身子不方便,又没骑自行车,不让她去送才怪呢。
姐说:“他没空。今儿星期五,学校里有他的课哩。”
姐夫是学校里的民办老师,家里虽然穷些,但是个有文化的人。小妹玉巧想起姐定婚时的情景。姐和姐夫定婚的时候也像现在一样,见过小面后,爹和娘的意见一致;人才得干净利索,个子也高,就是家里经济条件差些。农村里相对象很注重个子和经济条件的,个子低了,女伴们会取笑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往后的日子会好过些。当然,那时候她们家里虽然也不富裕,但爹还没有生病,不当紧花钱。再说姐夫是个教学的,有文化。姐姐这边却没啥文化,按说爹娘可以做主定下这门亲事,但爹娘考虑的重点仍是经济条件,他们怕闺女过门后受委屈,所以总拿不定主意,就让姐自己拿意见。姐姐更是没有主心骨,姐就用眼睛去看小妹玉巧。小妹玉巧悄悄对姐姐说:“你不愿意我愿意你不要后悔。”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她说完了,自己心里却忽然冒出一个疯傻的想法:姐姐相姐夫,小姨子说愿意,别是自己相中了姐夫吧。小妹玉巧不由得脸颊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