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除夕的烟火冲向天空,化作流星照亮人间;窗内,值班领导盛情相邀,与我摆开阵势,把跨入新年的心灵仪式交给楚河汉界的风雅之趣。那红方客气地宣称“请先”,我倒也当仁不让,拿捏住三路的走卒,将棋子在空中前翻一周,“啪”的一声便打开局面。这时,初逢的对手正襟危坐,喃喃自语:
——“嗯,仙人指路!”
四个回合下来,时间顺利地越过零点,领导含蓄地说了一句:“你下得不错。”,就快步休息去了。而当我把棋子一个个归拢进棋盒时,心中却已满是思念与惆怅:棋亭里好久不见三爷爷,他越过了万家灯火的零点吗?望着窗外,爆竹依稀、灯火阑珊,吞云吐雾之中,我把自己送向神游的那一边……
零七年一过,三爷爷恐怕也要有九十了吧。爷爷在世的时候管他叫“丘三爷”,结果我也这么叫起来,被爷爷臭骂一顿,当即纠正为“三爷爷”。痴迷下棋之前,三爷爷干的都是“吹玻璃”这个行当。
在工厂里,他的吹制技巧是无人企及的。什么质地的玻璃到他手里,要它是个茶壶,他就是个茶壶;要他是个脸盆,它就是个脸盆。1950年国民党“二六轰炸”,为了加强空防,人民政府要做几面直径像“姚明”那样高的“反光照”。工厂里那么多师傅请来试验竟没一个成功的,唯独丘三爷“吹”出来的“反光照”既符合要求,质量又好,当时的“军革”领导开表彰大会感谢他,给他戴大红花,还称他为“专家”。一时间,工人们争先向他学习技术,他一口气收了十七八个徒弟;河南商丘玻璃厂还专门派人到上海来请他,为他安置住处、享受工程师待遇等等。据说,别人拿五块钱工资的时候,三爷爷可就是两百块了。
三爷爷人好,按他为人处世的态度,那叫:“狠人不怕,软人不欺。”旧社会,工厂里的“那麽翁”不敢欺负他,和他称兄道弟,因为他一“造反”,他的活谁也干不了,“苦力们”还要起哄。那时,弄堂里有一个寡妇,带着儿子糊口,看见三爷爷就下跪乞讨,嚎啕大哭。与邻居时常发生这样的遭遇,旁人或许先有怜悯,而长此以往哪有不生鄙夷的,但三爷爷每次必加接济。
是“才能”改变了三爷爷的人生。和他交谈,他老是喜欢提起一件往事。他说,年轻的时候,曾经看见大户人家去世的母亲出殡,那排场从头到尾足有二三十米,既有吹拉弹唱,又有手执孝棒、陪哭陪送,三爷爷讲了一句:“好大的排场。”这行队里的人居然回头讽刺道:“你妈死了还不抵这个呢!”
当时那可把三爷爷气得不轻,上天使他萌生了一个愿望:就是在他母亲去世出殡的那天,场面一定要超过他心中的回忆。或许正是这个愿望的动力,不富裕的年代里,时刻到来之际,三爷爷请了二十个和尚放“念叩”超度,母亲睡“楠木”,有棺有椁,前行“送”礼一应俱全,当然花销也非普通人所能承受。这阵势,相邻们私下里给了“不得了”的评价。
人生路到此时,三爷爷有些像五代十国的唐庄宗,真是志满意得,遂了心愿。
但“文革”一开始,他就被打倒了,那帽子一顶顶的确很重。像什么与旧社会“黑工头”狼狈为奸,压迫无产阶级;打骂学徒,具有严重的资产阶级劣根性;生活腐化,犯有严重的作风问题。两百块的工资给压到五块,最后连上班也不让上了,三爷爷进入到人生的最低谷。
他在马路上游荡,按他的脾气那是一定要作出一些让家人担心的事来,这种心境想必一定比“不知痒在何处”要激烈几万倍。谁知“鬼使神差”,三爷爷看见路边的一个棋摊,挤进去,一下就直到深夜,家里人以为出了事,四处寻找,其实三爷爷又找到了一条“新路”,正在开拓……
那年他四十五岁。
从“臭棋篓子”到弄堂高手,我深深体会到棋盘人生的苦恼与快慰。就像港版电影《水浒传》里鲁智深的台词:“一开始是别人把我打得半死,后来是我把别人打得半死。”回首望,“我把别人打得半死”的时刻稍纵即逝,“别人把我打得半死”的岁月太长太长,不久又随即来到。
从七岁开始下棋,和弄堂里的叔叔、爷爷们过招较量,直到现在我仍不自拔要去欣赏片刻。从饶“车、马、炮”到饶“双马”、 “双炮”,再从饶“单马”、“单炮”到平走“反攻”,弄堂里都知道我是王家海的孙子——有名的弄堂小“王”。
有时“杀得他干干净净”,对手逼激了,也会用“精神胜利法”说两句怪话,其中就提到丘三爷。迅速膨胀野心的我,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嘲笑,于是便伺机上门去找老人家“挑滑车”,那一“挑”就是十年……
改革开放后,我们住的弄堂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来户与户之间可以手拉手的屋棚全部推倒,盖了新公房,丘三爷也原拆原还搬进一楼的新居。他在天井的墙壁上开扇门方便进出。门外是花坛,他就把花草去除,再开条小道直到小区路上。
和三爷爷初次交锋,就在这花坛之上,门里门外。
他先手开局历来是“仙人指路”。
这种开局俗称“进兵局”,个中有“投石问路”、“抛砖引玉”之意,棋路变化多端,对棋手的开局水平和基本功底要求很高。而我上手学棋就是传统“当头炮”,一下子就进了“天门阵”的口袋,几乎是每盘必败。
棋场上的三爷爷,太不像心慈手软的“乔峰”,倒像是取乐耍滑的“老顽童”,而我就是他戏弄蹂躏的后生。当你走出一步好棋,他会说:“我家里江山如铁铜,这有什么用?”;当你出现漏洞昏招,他会在第一时间拔子站位,哼哼唱唱,随时准备用“君子”、“棋品”来应付你悔过的祈求;还有时,你正在犹豫不觉,他甚至会假惺惺替你运筹帷幄,一旦识破他的“阴谋”,他就哈哈大笑起来,充满自信地催促你:“那你来啊。”
这感受实在是恼羞交加,并在“成怒”的边缘,真想从此离开那“可气”的老头。但老头容易离开,对“仙人指路”秘笈的渴望却留住了我。就在又一次惨败的归途中,我越发坚定下来:好啊,不就是仙人指路嘛,从今往后咱们针尖对麦芒,进兵局对进兵局,看谁耗得过谁!
可还是一段惨败的经历。
那次,我懊丧地起身了,老人家突然指东戳西地念叨:“象棋,就是想棋,哪有不想好就走的。”
回家的路虽然只有百米远,来来回回却布满了我的反思与苦闷。现在回想起来,老人的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
如果一个实践者,只重视实践的形式或是只重视实践的结果,那实践就注定失败。“赢”,从来就不是“争”到,刻意地去追求他就放弃了我们生活的过程。
就像下棋。这是一门“算计”的艺术。他的魅力在于棋局的走向与你的筹算是否具有一致性,你绝达不到步步一致,但却可以无限接近。赢是最终结果。想不经此路达道者,乃本末倒置也。
以棋观之,人生的关键在于执着地体会,人生的大敌正是浮躁。
后来,三爷爷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忽悠了,因为实践在说话。那时才听老人家向旁人称许:“这孩子会有出息,我们下棋四十多了,他呢?”
工作以后,我下棋的时间少了。但在三爷爷的周围却始终集结着一个“象棋沙龙”。这里有修自行车的“红脸”,有扫地的“小苏北”、有残疾提前下岗的“大贵子”等等等等,多了去了。再也没有师徒名分,但却又皆是三爷爷的手下败将,有时他们联合起来共想计策,观棋而语被作为“饶”的一种方式大加开放。就这样吵吵闹闹、七嘴八言,棋摊上一个不服输的老人过得逍遥自在、津津有味。
然而好事多磨。突然一天,三爷爷的后门关上了,显得特别平静。我随口一问,才知道居委会告知他,开门是违章,要求封门赔偿。三爷爷受不了,就走了上访路。据说老人家在信访部门声音洪亮,情绪激动,把几十年的“老黄历”都拿出来如数家珍,还向领导要路费车钱,那情景怕是没人说他有理。
可一个星期后,居委会来了通知,说是门不堵了,还要在“开门”的花坛里建造一个凉亭,供小区的人来纳凉、下棋。三爷爷听后,真是喜出望外,不知道说什么好。工程竣工之时,他自家买来鞭炮,欢庆凉亭落成,他那帮穷朋友、老邻居都来向他祝贺称喜。
这一夜,三爷爷吃了半斤牛肉、一瓶啤酒;这一局,他和他自己,他的过去“和”了……
今年初一的傍晚,我像过去那样来到凉亭,见老人家坐在那里,面向我说:“小王,你来啦。”
我说:“是啊,我来了。”然后,就坐在三爷爷身边。
须臾,老人家双手拄着拐杖,把下颚靠在手背,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春风微微,夕阳撩人。我想着,就这样,和老人坐下去,直到永远……
我的作品《诗情画意》已更新到第六章,希望得到各位的回访支持,已赞,谢谢
真心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回复 @小智: 谢谢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写的真好,已好评,希望看看《海螺里的天空》,给个好评~^-^
情深句美,已点好评!欢迎关注愚作《天云诗钞》及《天云诗钞》(第二辑)。梦中神话,与你万世相约!
”努力,不能偏执一端“ 好
回复 @小徐: 谢谢你啊。老同学。
看的我眼泪水也要出来了!
回复 @泡泡: :)
上班时间偷偷看的,写的很好呢
回复 @贝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