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的小吃

  如果长江是横坐标,京汉铁路是纵坐标,武汉就是圆点,西边崇山峻岭,多的是激流险滩,东边是丘陵平原、多的是碧川大河,尤其是中国第一大河,带给沿江流域人们丰饶健康充满兴趣的生活。环境不同,物产不同,人们生活习俗不同,饮食习惯也大相径庭。

  十里不同姓,百里不同俗,东吃辣、西吃酸、南吃甜、北吃咸,除了口味,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小吃:

  如水产,就有泾县的琴鱼、巢湖的银鱼、重庆的黄辣丁……

  如干果,就有大理的地参、昆明的甜角、甘肃的苦水玫瑰……

  如野菜,就有四川的摘耳根、安徽的菊花涝、重庆的清明菜……

  如豆制品,就有苏州的虎皮豆腐干、采石的火腿茶干、重庆的牛皮豆腐干……

  如蔬菜,就有江南的菱角菜、湖北的冲菜、西北的发菜……

  如怪吃,就有贵州的烤老鼠、陕西的炸蝗虫、皖南的环鸡蛋……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麻的、涩的、冲的、冷的、热的…………

  寻常看不见,各地露峥嵘。即使同样的东西,东西两边也各有各的吃法:

  西边人一贯嘲笑长江东的人“不会吃”,比如说吃蕹菜吧,西边把它叫藤藤菜,最爱吃的是叶子,滑嫩清幽,用来下面条胜过豌豆苗。杆子哩,要吃也多将它切成小指头环状节,与干黄豆炒一碗,微观看来,简直是一碗零乱的黄金翡翠戒子,翠绿的蕹菜茎有些疲软,黄豆金灿灿的,又脆又香,其味互补,其色相映,可谓美食。东边把蕹菜称之为空心菜,叶子全扔掉,说是有一股青气,只留那些杆子,撕开来,摘成寸多长的段子,放些红辣椒丝,炒着吃,红绿相间,地地道道的“小菜一碟”。

  东边的人笑话西边的人爱吃苦头,把比药还难吃的苦瓜皮剔去籽,炒着吃、凉拌吃,说是清热败火开胃健脾。西边人还能吃苦茵茵的莴笋皮,将那层与叶相连的青皮,去筋后开水煮两滚,切成碎块凉拌。而东边的人爱甜怕苦,只等那苦瓜老了,掏出里面的红瓤吃,说甜,还取个名字为赖葡萄。苦瓜皮是不吃的,却吃冬瓜皮,洗去白霜绒毛,削下来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用盐揉一下,进热油锅里“跳一跳”,吃得西边人不可思议。

  再说吃了豆浆还不过瘾,东边人用卤水一点,做成半流质状态的豆腐脑,专门打汤或者下早点;西边人做成豆花,比豆腐脑嫩,比豆花老,拿它当饭也做菜。

  更邪门的是,西边人爱烟熏着吃,什么熏肉、熏肠、熏豆腐干,也不怕把肚肠吃黑了。东边人爱吃臭东西,什么臭蛋、臭豆腐、臭咸菜——臭不可闻,还美其名曰“千里飘香”。

  在味蕾不断进化的今天,大家对美食的共同热爱,已经发挥到极致,探讨慰藉我们舌尖与心灵的五味调和,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居然是村姑乡嫂——那些民间的、乡土的稀奇食材与古怪吃法,来自食材,又超越食品,有着神奇味道的无限可能,带给我们幸福与喜悦的超级感觉。

  笔者是长江上游人,自称为西南人,成年后一直住在长江下游,也可以算江南人,见惯了地理环境的多样化,品尝了不少东邪西怪的美食,专门收集起来,用随笔的方式,写出它们传奇的来历、独特的加工、匪夷所思的食用方法、妙不可言的特殊美味,以及自己与它们的亲密接触,在比较中称“邪”道“怪”,集合起来,也算为中华饮食文化添点色彩,给各地风味小吃沟通感觉,给崇尚环保的有志之士提供绿色食品清单,给喜欢美食的人们一些操作提示,说不定,有的甚至可以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创意。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 每个地方的吃食都不一样,我们广西喜欢把一些菜切的碎碎的,和粥再一煮,最后加一点生粉,大人小孩都爱吃。


    李幼谦 作者

    回复 @刘冰倩: 菜粥。


  • 鱼肚肠pk蚂蚁蛋的第一行,多了一个"也"字。


    李幼谦 作者

    回复 @伊凡: 看得细。


  • 看完后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呀!


    李幼谦 作者

    回复 @悦儿: 买来吃啊。


  • 螺丝看着就流口水,川菜味道好!


    李幼谦 作者

    回复 @璇: 秀色可餐,


  • 李幼谦 作者

    那一桌子都是羊身上的哪个部分,吃完了也没弄明白。


  • 这是辣椒炒啥?颜色不大精神哦!


    李幼谦 作者

    回复 @麋鹿美丽: 都是羊儿身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