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中的宇宙

  张爱玲在《小团圆》的开头叙述大考的恐怖,“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主人公九莉三十岁时庆幸自己老了,因为用不着考试了,但是仍旧梦见大考,总是噩梦。我想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中国孩子的亲身体会与之相比,都会有过之而无不及。高中的岁月如烟霞般散去,然而只要提到高考或高三的生活,大家总会感慨万千,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看着朋友们谈论高考时滔滔不绝的样子,你就会明白,高考从未远离。

  那年的夏季,有一样的骄阳,一样的高温。我来到另一座小城报名上复读班,心中既没有无谓的悲伤,也没有无聊的愤怒,平静而淡然地接受了现实。我的分数虽然过了重点线十多分,可最终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填志愿时,我故意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所以此时我便决然进了复读班。我一向不是个中庸的人,注定了我某些事的激进,即使由此带来损失,我也从不言悔。

  那时的日子是忙碌的,也很单纯,只是为了弥补某个知识点的遗漏,为了使某一科上升某某分。其他很多事情是顾不上的。刚开学时,我给自己定了项纪律:不写文章,不看课外书。我知道这对我是困难了点,但我没有别的办法。我不反对高考,也不抨击教育制度,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懂得农民的心愿,因为我知道我的许多同龄人是连初中都上不完的。我虽然不把"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话挂在嘴边,然而我心中是深深懂得的。抨击教育制度是贵族的权力,但不是我们的。现实把我们逼到了一个无奈的路口,我们却不得不毅然踏上征程。

  这样单纯而忙碌地过了一两个月,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像那些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一样,整天把脑袋埋进书堆里,对周遭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然而,两个月过后,我终于发现那对我是怎样的一种煎熬。我实在无法每天面对只高考时有用,而其他地方毫无用处的学问。忽视自己的兴趣与理想,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不是我的风格。于是,人满为患的教室里,在别人看书做题的时候,我却默默地写下一行又一行的字句。然而我是能辨别轻重缓急的,长的东西太费精力,暂时是写不得的。我试图在分数和写作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我想我做的颇为成功,因为即使我经常写点东西,在班里的名次也不会低于十名。但是我却收获了更多的乐趣,在通往高考的路上,我邂逅了更多更美的风景。

  日子从夏末滑向初秋,又从初秋滑向深秋,我始终独自穿过所有的日子。我常常一个人,走过校园的花草,回到住处或去吃饭。我租的房子旁边有一条大河,裸露的河床上已然可以行人,累的时候,我会漫无目的沿着河流打发一个阳光惨淡的下午。那种忙里偷闲的消遣极为难得,它让人超脱世俗的羁绊,在河流与天空的旷远中思溢云外,给劳累壅塞的心灵得以暂息。在那样的游荡中,我思考许多事情,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生命的真正厚度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是你从生活中体验到了什么;比如人生短暂,要把时间花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比如人生就像一部电影,只要精彩,故事情节是什么都无所谓。这些毫不起眼的感悟,无论是对我以后的写作还是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那些人声鼎沸的早读课上,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远了。我总是在背书的闲暇时想到小说的构思,或者写上几句诗。可以说,是写作支撑了我那枯燥无味的日子,给沦入尘世的生命以救赎。现在想来,如果不是有写作,我真的无法想象自己如何穿越一堆堆复习资料和一次次大考小考。

  然而高四的日子毕竟最像高四,终归是要忙起来的。每天必须面对数不清的书本和试卷,虽然时常写些文字,却渐渐感觉时间并不充裕。几次模拟考结果都不能使我满意,所以我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笔,全力以赴拼命学习。不过,不安份的性格却又发挥了作用,周末的闲暇时间里,我时常跑向附近的"席殊书屋",去翻翻书。那一年,我熟悉了学校附近所有的书店,也熟悉了学校门口包子店牛肉粉丝包和玉米粥的味道,

  我相信人是需要一段时间来沉淀,然后才能更好地表达书写的,也就是厚积薄发吧。在那段没有动笔写作的日子里,我一直都在反思自己的思想与写作。马不停蹄的忙碌日子里,那样的思考是难得的。我不得不面对从前的幼稚与浅薄,又不满足只沉浸于幻想当中的自欺欺人。我们是现实中的人,应该关注实实在在的人生与命运。我一直认为平凡的生活是用来超越的,我们应该跳出世俗生活的圈子,去鸟瞰,去思考,挖掘更深的内涵。我们的笔不应该只成为抒发个人情绪的工具,它应该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庆幸找到写作方向之余,自己又不免遗憾,因为生活始终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于是,我又转向了诗歌的写作。我知道自己是没有丝毫诗人气质的,但不写作便会把我憋死的,所以诗歌这种短小省时的体裁成了我最好的选择。而诗歌的由头更是莫明其妙,随兴所至。上课时来了诗兴,就放弃听课。写完后我会拿给同学看,他们说写的好啊,我只是微笑。他们不知道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时常会把那些诗歌发到"苹果树"论坛,许多朋友回帖,看到他们的赞扬和批评,我感到欣慰。我喜欢这种形式的交流,自由而直率。我的性格注定不会做一个循规蹈矩坐在宽敞的办公室内码字的"作家"。

  除了首尾照应与卒章显志外,对写作技巧我几乎一无所知。然而我仍然写了两三年,后来看到别人评价巴金先生说:"没有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我会心一笑,仿佛我到了知音。相对于技巧,真性情来的更重要一些。我的诗歌就这样一首接一首的写了下来,高考结束时,竟也积累了十几篇,只是大多不够震憾,且诗风颇似海子,没有新意,是以不便示众。

  枯燥无味的日子不知不觉溜走,当倒计时还剩九十多天时,我便彻底暂停了写作,只一心扑向了六月的战争。

  如何以超然的心境面对生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个心怀宽广的人,一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能够站在高处俯视生活,从中提炼出思想的精华。即使把他关在果壳里,他也是一个拥有着无限宇宙的君王。

  原谅我毫无激情与感染力的叙述,我不想告诉你为高考拼打有多累,扼杀了你多少灵感,那些东西应该留给沉默的自己,就像情话总该留给爱人。我想说,无论身处何境,你都应该感悟生活,都应该放开心怀,开阔视野,超越今生今世,拥有诗意的世界。唯独如此,人才能慢慢进步,才有登堂入室的希望。

评论
  •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


  • 文笔非同一般,已为你点赞,有空希望回访抽象战争吆


  • 漂亮!


  • 非常棒,但是写的是散文哦,修改分类到《诗歌,美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