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到了非洲,不充分感受一下这“北非花园”的美景岂不是要抱憾终身?在工作之余,我们也会到处去走走看看,去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马拉喀什(Marrakech)等国人知晓度较高的一些摩洛哥著名旅游城市,在此也不一一赘述。其中由摩方卫生厅安排的两次旅行,因为是两年内为数不多的集体活动,所以最让人印象深刻。
2014年1日31日——2014年2月4 日
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我们迎来了到摩洛哥以来的第一次远途旅行。正值雨季,天上下着雨,时大时小,我们除了背着自己的行李外,因为害怕吃不惯摩餐,所以还带上了大米、方便面、酱菜以及锅碗瓢盆、电水壶、电饭煲等等,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虽然雨濛濛的,但一直待在塞达特忙于工作,如今能出去散散心总是好的。
1月31日:梅克内斯(Meknes)
车开了近五个小时终于到了,梅克内斯在更北面,靠近山区,再加上下雨,一入城里就感觉特别阴冷。梅克内斯是和我们一起来的医疗队,老朋友见面分外亲热!他们说几天前就开始念叨我们了,看得出所有人都很真诚,让我们着实感动。一起学习了四个半月法语,又是同批战友,所以彼此之间还是有种很特别的“阶级情谊”。他们烧了一桌子菜、准备了美酒,大家相聚甚欢。下午,我们驱车大半个小时到梅克内斯城外有“牵牛花之城”美誉的Volubilis参观,那是一个古罗马遗址,现已经成功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可以看到有保存很完整的精美马赛克地砖、商店门口石头上刻画的反映这家商户经营范围的石雕、磨橄榄油的磨坊、市政广场(明信片上宣传这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城门)、甚至还有妓院等等,大风大雨和泥泞的道路反而更能让人感受这历史的沧桑,和这个城市曾经的磅礴与繁华。很感谢梅克内斯队友的讲解,很地道,俨然有专业导游的风范。晚上入住梅克内斯,摩洛哥的酒店实在是不敢恭维,脏、潮湿再加上特殊的气味,没有取暖设备,只好凑合着过,随便洗洗往毯子里一钻就睡了。
2月1日 梅祖卡
早上起来在房间里用电饭煲煮了方便面吃,稍稍驱散点潮气和寒意,好在天工作美已经不下雨了,这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天黑前赶到梅祖卡沙漠。一路上经过艾兹鲁(Azrou)、宰伊代,更多的是不知名的乡村小镇。令人惊奇的是沿途的多样景致:除了干涸、黄沙、怪石嶙峋和寸草不生的标志性非洲景象,一会儿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恍若来到了中国的北方;一会儿又是小河流水,绿树成荫宛如中国的江浙……这一切完全打破了我对非洲纯粹黄土沙漠热浪的概念,感叹造物主也是垂怜这片土地的。因为经过雪山车辆只能龟速前行,所以差不多经过九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了梅祖卡,进沙漠看日落的计划是破灭了;好在司机为我们找了家旅店才幸免“无家可归”。这家旅店布置的很有阿拉伯特色,还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提供了一台小小的两个灯管的取暖器,这对于夜间温度会降到0度的沙漠来说简直就是神器!可好感还是被接踵而来冰冷的洗澡水浇了个半凉,哆哆嗦嗦地钻进被窝。晚上的沙漠寂静的可怕,虽然有漫天的繁星但脑海里总能浮现出电影电视里蒙着面的阿拉伯人拿着弯刀的情节,有一丝害怕,但也许是累了,这一晚我睡得还不错。
2月2日 沙漠之旅——伊芙兰(Ifrane)
早上六点出发,在黑暗中骑上骆驼进沙漠看日出。我是生平第一次骑骆驼,好奇而紧张,这大家伙在阿拉伯人的牵引下乖乖地排成队,缓缓地走进沙漠,疙疙瘩瘩、起起落落还挺带劲。随后我们需要步行登上高高的沙丘看日出,在厚厚的沙土中前行真比登山还累,深一脚浅一脚,没爬几步就气喘吁吁起来。好不容易才爬到了顶,看着太阳从远处的沙丘间升起,这美景真的让我陶醉了!梅祖卡是西沙哈拉沙漠的大门,我们看到的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但望不着边际的沙漠还是能让人不得不震撼,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见识不多,我们中国的西北部想必也是有这番景象的吧。红色的太阳升起照耀在沙子上,明亮的让人晃眼,凑近了看,这些沙粒其实也是红色的,细的可以透过袜子,沾的脚趾缝里全是沙。机会难得,拍了好些照片,但太阳升起也就意味着沙漠之旅的结束,留着一丝遗憾可以下次再来。
紧接着又要赶路了,半路我们需要上厕所,司机极有心地开进了拉西迪亚中国医疗队驻地,与医疗队队员简单寒暄了几句,我们无意中的拜访也多了个结识偏远地区战友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有些医疗队条件比我们艰苦的多,比起他们来我们应该很知足了。
沿途有很多雪山,许多摩洛哥人拖家带口的在山上滑雪,其乐融融。车子开了五、六个小时后来到了伊芙兰——一个仿瑞士风格的小镇,干净洋气,这个季节正是整个城市都被大雪覆盖的时候,空气中都透着宁静祥和,就好像圣诞老人随时都会驾着驯鹿来送礼物一样,让人恍惚间自问:这是非洲吗?司机安排我们住进在了一个三星酒店,这是我至今为止在摩洛哥见过的最干净最暖和的旅店了,听司机说这家旅店是每年卫生厅指定接待中国医疗队的地方,怪不得不错呢!
2月3日 费斯
次日,从伊芙兰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60km之外的另一个城市,摩洛哥四大古城之一——费斯(Fes)。这个城市虽然在世界上很有名,有不少外国游客,但它的“匪名”也同样“负有盛名”,总之就是要管好自己的钱袋以及不要和任何摩人搭讪,著名的麦迪那(各式小店云集的地方)斩你没商量。我们花了300MDH雇了个导游,一开始十分敬业带我们号称“文化之旅”,参观了一些博物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以及图书馆,也介绍了一些建筑的含义,后来就不对了,借介绍织布、染皮衣的大染缸、各种香料和阿甘油的作坊以及手工银器和阿拉伯羊毛地毯开始,就像极了中国的廉价旅行团,不买还给脸色看,我们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这种又贵又骗人的东西(据说都来自中国义乌)我们当然是一样都不会买的。所以很多人对费斯印象不好也许就是因为这些把名气搞臭了。当然不要因此影响了观赏古老建筑和文化特色的兴致,静下心来慢慢欣赏还是可以领悟一些这个有故事的城市之美来。
2月4号 结束旅程
早上随车远观一下皇宫和麦地那的另一个出入口——蓝色之门,本次旅行结束。回到驻地,我就觉得全摩洛哥最舒服最干净的就是我的宿舍了,出去了几天还真想念厨师做的饭菜,晚上老周特地多准备了点蔬菜,满足的吃了一顿晚餐,还是中国饭最好吃啊!
2015年4月20日——2015年4月26日
这个为期一周的旅行是写入中摩两国协议,由摩洛哥卫生部组织,委托各地卫生厅安排的,不同于前一次,这次摩方提供全程的食宿费用,以表示摩洛哥政府对中国医生的感谢,也是两年内仅有的一次,俗称 “大旅行”。我们队选择的线路是地中海沿线,具体包括:艾西拉(Assilah)、丹吉尔(Tanger)、得土安(Tetouan)、胡赛马(Hoceima)、纳祖尔(Nador)和赛伊迪亚(Saidia)。
既然是地中海沿线,那主题自然都是看海。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胡赛马了,人们都以胡赛马归来不看海来形容它的美。在那里我们坐上橡皮艇近距离地接触了一下地中海,阳光温暖,风平浪静,即使我们这一船都不会游泳的旱鸭子也不害怕。海的中央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悬崖峭壁,非常的原生态,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不知道用何种方法可以徒手从峭壁上爬下来,除了坐在半当中的石块上悠闲垂钓的老人,其间也竟有十来岁的小孩在嬉戏,让我们不禁为此捏了把汗;看见我们的橡皮艇划近些时小孩们不停地挥手,用阿拉伯语和我们打招呼,也许这就是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吧。与这些光秃秃的峭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片海当中的几个岛屿,小岛上有着茂盛的植被和成群的海鸟栖息,驾船的摩人告诉我们,那是西班牙的领地,稍近些看果然岛上面插着西班牙国旗,四周有铁丝网和醒目的警示牌,用多种语言示意有人一旦私自靠近,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这种严肃与周围宁静安祥的海面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聪明的植被和海鸟就是择地而栖,也只有它们可以肆无忌惮于这些警告,仿佛在藐视这人类间的利益相争。
看过了不少摩洛哥的风景,我还是得意于我们中国有多姿多彩的大好江山,资源富饶,但对于一直蜗居于地处内陆地区的塞达特的我们来说,看海总比沙土来的让人心旷神怡。
讀后,還沉浸書中,久久不能忘懷,深動,感人,啟迪⋯⋯。再讀也有興趣
回复 @戀文: 衷心感谢您
太感動人了!堅持讀完
回复 @戀文: 谢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
越讀越🈶️味道,繼續著
越讀越🈶️味道,繼續著
回复 @戀文: 多谢多谢
继续读下去
回复 @戀文: 多谢
🈶️🏠的感觉非常好,🈶️🏡就🈶️情
勇于面对現实
回复 @戀文: 过奖了
真实真情
引人入胜,等着更新。
回复 @奔跑的熊: 我会尽快更新,期待您的继续关注
夏老师辛苦了,援非医疗队辛苦了!
回复 @北极熊: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