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达特的“一家人”

  塞达特医疗队一共有10个队员,除了中医和翻译外,其余都是来自我们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医生。虽然都是一个医院的,但没有参加援摩医疗队之前,队员之间也是不太相熟的一群人,如今大家凑到一起,组成了“临时家庭”真是缘分使然。曾经编过一段顺口溜,发表在《援摩通讯》上,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家庭成员”:

  老史队长很辛劳,队内管理总烦恼;

  老马老马不可少,生活没他有点糟;

  阿毛外科一把刀,摩粉多的不得了;

  健红医生心态好,生活工作常常笑;

  别看刘洁个子小,干起活来快又好;

  小秦妇产男一号,护士姐妹拇指翘;

  小李外语不得了,交流起来没烦恼;

  厨师老周最操劳,一日三餐他全包;

  小吴翻译年龄小,前途无量不小瞧;

  我?自夸自贬都不要,给你六点省略号。

  这就是我们,来自天南海北的10个人在这两年中成了“一家门”,平时我们除了用餐后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外,爱好体育锻炼的常常互相切磋一下乒乓球艺,在连续几届总队部举行的比赛中都屡创佳绩,喜欢看书的则乐于在一起探讨专业知识或是文学作品,增长见识;谁有困难了,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互相帮助,队员之间没有矛盾、没有口角那不是实话,但有意见相左时大家也都能做到互相迁就、顾全大局……

  时间长了,医疗队队员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非洲,物资贫乏、生活条件艰苦这都是能克服的,唯有业余生活的过于简单再加上思念家人朋友的孤寂才是最大的苦恼。两年不是个短日子,要想十个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吃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摩洛哥的两年,大家各方面都或多或少有了变化,但无一例外,经过这种集体生活的考验,每一个人都变得更宽容些、更能平淡地去看待一些人或一些事了,学会了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心理,这也是援摩的巨大收获之一,也相信队员之间的这份患难与共的友谊会珍藏在每个人的心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