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们水洋城西门,有两座独立又并行的石拱桥。最早只有一桥,建于南宋,当时取名凤桥,到了抗战时,日本鬼子飞机扔炸弹,炸断了一个桥墩,成了断桥。抗战胜利后,又在凤桥边造了新桥,名为凰桥。于是,这双桥统称为凤凰桥。
然而,当地百姓把双桥总称为夫妻桥,分别叫夫桥和妻桥。这双桥看上去都上了年纪,夫桥写有“桥毁车马行人禁入”标记,桥两头做了顶端一排带有尖齿形的木栅栏;妻桥标有“车辆禁入行人缓行”字样。凤凰桥俨如一对老夫少妻,肩并肩,阅尽岁月沧桑相伴相守至今。桥长百余米,横跨西江两岸,当中各有五个跨水桥洞,从两边桥壁长出青藤,像有无数手臂攀绕一起,桥与桥留有一丈余的空隙,一湾碧水映照日月清辉……
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水洋县民间故事选》。关于凤凰桥,该书其中选辑了三种传说,其中有《白蛇传》的翻版,带有神话色彩。三种传说的主题都与男女私情有关。凤凰桥又成为当地男女相爱,贫贱不移、厮守一生的象征,这些都是当地古今文人墨客酒足饭饱之后添枝加叶出来的。然而,当地人宁可信其有,那些上年纪的人对此更是深信不疑。我小孩子时,母亲拿这个故事哄我入床催眠。
今天,我要说的则是另一个故事,是本篇故事中的四位主人公分别向我讲述的。就像有人喜欢钓鱼一样,写小说是我的业余爱好,相信读者对我有关凤凰桥的描述可能会觉得噜嗦。我的正式身份是水洋县经贸局政工信息股股长,兼县报特约记者,我喜欢我的小说来自生活,具有纪实性。出于小说文本的考虑,难免会有一些添油加醋的成分,这点我要申明一下,是出于文字修饰的需要。当然,对于故事的真假程度,判断权还在于读者的你。
现在,你顺着我的视线,跟着讲故事的我,一起来到我们小城西边的凤凰公园。你看到水面上映出双桥叠加的倒影,这就是凤凰桥。
故事开始了,妻桥上有两对四十岁上下的夫妻,带着各自的孩子,说说笑笑,这两个孩子正当花季少年。说起来,这两对夫妻在凤凰桥上是第二次相逢了。
我记得第一次相逢是在多年前的春末,那两个孩子还是稚童。我是当年这两对夫妻一段生活发生重要变故的重要见证者,其中,那对穿着有点小城市气的夫妻叫我为小叔。丈夫叫陈仓满,是我亲侄子,这是按辈分来称呼的。其实,他比我小四岁,虽说我是他的长辈,但我俩像兄弟一样亲密无间。
好了,有点扯远了。还是说说这个故事吧,多年前,这两对夫妻的生活,发生了碰碰磕磕。有一天,妻桥的第三个桥洞,突然断了……
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