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谈“医疗剧”》

  偶尔瞥了一眼最近的医疗剧,那个冷汗直冒啊。俊男靓女的仁心医者,内外妇儿兼修,仿若华佗在世,死神都要规避三舍。经过电视剧洗脑,我甚至严重怀疑自己近二十年所学。

  果不其然,一日上班,一位老太太就气势汹汹地质疑我们,电视剧上讲这么复杂的心脏病要立即做手术,你们已经拖了一天,还要逼着我们做各类检查。唯一庆幸的是,这位老夫人不是看的琼瑶剧,不然加上柔情的眼泪攻势,再双膝一跪,更是无法招架啦。

  再不然,一位骨折的孩子冲进诊室,高吼一声,快救救我的孩子,顿时将整个诊室的气氛提升到战备状态,感情的迸发,更是将亲情渲染到神圣不可侵犯之高度。不过,下个场景,却是让人如沐寒风。医生抬眼一看,轻描淡写地告知,先去挂号!自然,剧情再次斗转,无良医生的咒骂,演绎出医患的不和谐。因为在剧情里,见到受伤的孩子,医生老早便全力以赴地抱起救治。

  还有一个剧情,看得本人更是老泪纵横啊!一位老人挂号,挂号窗口的小姑娘要求必须留电话号码,否则不予挂号。但老人家没有手机呀,此时,一位年轻的医生立马挺身而出,把我的号码记下,让老人家挂号!英雄气概,油然而生;身旁的人更对这位心地善良的医生流露出不一般的情感。这是,故意塑造雷锋精神呢,还是剧情情感需要?

  且不论这些,若是将来自己的学生也能做出这般善举,老夫只能讲,孩子,为师教不得您这么高尚的学生啊!

  电话信息的保留有多重要,是善举还是恶行?临床中很多检查结果可能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若是出现恶性的检查结论,没有联系方式,如何通知患者或家属,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又是谁之过!

  这就是现在的医疗剧情,多了就是宣传,就是错误的科普教育。

  鄙人才疏学浅,也只能谈谈医疗剧里的科学层面,至于精神层面,更不敢妄论。

  然而,现实生活中,老百姓见到医生爱理不理,应当高兴才对,因为那说明你病情不重。工作中,不知有多少次拉着家属跑,不知多少次跑到挂号窗口让工作人员打开绿色通道;也不知道多少次,和护士们推着单车狂奔;那才说明患者的病情重。印象最深的是有个门诊交代的病患,迟迟不到重观室,因为看过他的片子极可能是异物吸入。自己甚至跑到急诊门口去喊,不想,夫妻二人没听门诊医生的告诫到重观室报到,而是在外带孩子溜达,等待孩子气喘急迫时才慢条斯理地走来,下一步立即是插管上机。

  多年的医疗经验,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一名医生对于病情最基本的评估,分辨出危险信号。不是剧情里的热情膨胀,不是电视里的英雄主义,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小人物能够做到的责任。若病情没有判断正确,出了差错,又有哪个医生能够安心入睡。我们的工作,关乎的是人命呀!

  说到检查,所有病情,尤其是危及生命时,准确的检查和正确的判断,才是制定最佳方案的有效措施。记得一次,为了救生命垂危的孩子,紧急手术,然而手术视野下确实意外的结果;我们没有成功。懊悔的我们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若是能够多给我们一点时间,若是冒险完善了造影检查,虽然孩子在检查过程中就可能突发心跳骤停死亡;然而,若是成功,手术方法或许可以更改。然而现实中没有如果。

  如今的医疗剧情,却是最容易把简单、繁琐、甚至是等待,全部省略。只提倡高尚的情操!可以不用挂号,就开药治病;没有紧张的床位,只有明亮的病房;没有疲惫的面孔,只有微笑;即便是医患矛盾,也是精神所致,而非金钱所系。

  为什么要挂号?图十几元人民币?每个病人都有各自的信息,药品剂量,检查数据,网络信息化将这些准确连接,避免错误,也让治疗更加便捷精确。

  现实,就是我们做着平淡的每天,查房、改医嘱、多次看病人、多次和家属的沟通工作,做不完繁琐枯燥的病程记录,而电视剧里各类抢救,各种剧情跌宕起伏。现实确实不如电视剧精彩;经常我们努力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数周,经过无数次生与死的较量才能拉回来的病人,电视剧里立马见效。

  而剧情里省掉的这些,才是对于民众最重要的医疗常识和医疗流程。正如医疗同行所讲,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患者,了解这些简单繁琐,才能够快速反应、配合治疗。

  所以,身旁的朋友、老师们总讲,除美国日本的,中国医疗剧均不看。吾等亦然!

  最后,只想说,望这些电影人士能够严谨、严谨。

  ----------2017.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