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圣彼得堡
一 兔子岛
也许是当年我们伟大领袖那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的名言吧,很早,我就知道了彼得堡。知道了圣彼得堡。知道了彼得格勒。知道了列宁格勒。知道了圣彼得堡。知道了它们叫法不同,却是同一个城市。
很早,我还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没去过圣彼得堡,就没有真正到过俄罗斯”。所以,圣彼得堡一直是我心中向往的地方!
今天,我来了。当我双脚真正踏在这块土地上的时候,我才知道,圣彼得堡竟是一个这么神奇的地方!
三百多年前的一七零三年,野心勃勃的沙皇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从瑞典人手中夺得一块领土—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个岛屿和滩涂,其中有座岛叫兔子岛。
这是一块沼泽地。
他在兔子岛上筑要塞,囤重兵,防御瑞典的进攻;他下令禁止全国任何地方都不能用石头建房子,而把石头运到这里来当地基,甚至所有从外地经过这里的商船都要随船带几块石头当税;他把十万工匠集中到这里,日夜劳作。他要把这块沼泽地建成一座全新的城市,并且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他给它起了个带有鲜明日耳曼语系特征的名字—圣彼得堡。从此,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纳入了俄罗斯版图,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而后,他又在这里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他也当之无愧的成了俄罗斯的海军之父。后来,他又把首都迁到这里,一直到一九一八年。二百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
彼得大帝不但建起了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为了学习西方,学习欧洲,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还在圣彼得堡推行欧洲的绅士风度,举办舞会、推行法语、开办学校,大兴改革之风,使这里成了俄罗斯青年最向往的城市,把俄罗斯带进了一个强盛的新时代!
在这儿,我不得不多说几句题外话。
为什么在我们一些中国人看来诸如随地吐痰、衣冠不整、大声喧哗等等的“小事情”,在国外却能引发非常强烈的不满?
彼得大帝的改革,首先就是从这些“小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俗开始的。在国外出访时,彼得大帝曾见过勃兰登选帝侯的夫人和岳母。两位女士认为他“优点甚多,天资极高”,但也觉得其“趣味颇低,对彼得一世不风雅,殊堪惋惜”。尤其是看到他进餐时不会用餐巾,更是产生了不讲卫生的感觉。这极大地伤害了彼得大帝的自尊心。他开始注重品德品味的改革,对做客、工作和居家的行为方式等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甚至具体到用餐时一定要使用餐巾,不能“发出吧哒吧哒的响声”。用今天时髦话讲,彼得大帝是在搞精神文明建设。彼得大帝的做法可不是开玩笑,谁如果违背了他的规定他会砍谁的头,据说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因此丧命。后来,马克思评价说“他用野蛮制服了俄罗斯的野蛮”!但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开始的改革和进取,使彼得大帝最终取得了胜利,把一个欧洲穷乡僻壤的国家,变成了世界强国,也让俄罗斯“从愚昧无知的深渊登上了世界光荣的舞台”!
二 有河则城
邑不在大,有河则城。我们都知道,世界上很多国际大都市都有一条河流穿过,大家习惯地称之为母亲河。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等等都是。当然,还有流经我们甘肃兰州的黄河哦!
圣彼得堡也有一条母亲河,就是涅瓦河。涅瓦河从拉多加湖流来,向波罗的海流去,它只有七十四公里的长度,却有近三十公里在圣彼得堡穿过,好像她就是为圣彼得堡而生,为圣彼得堡而来。七十多条支流和运河在城市里纵横交错,迂回其间,宛如一条条银光闪闪的银链把近百个岛屿滩涂串起来,粼粼碧水与典雅建筑相映成趣,古风古韵的大小桥梁宛若长虹卧波,好一幅风光旖旎的美丽画卷!
前面篇章里写过,有河就有桥,有桥就有水,有水就有船。圣彼得堡有七百多座桥梁,是名副其实的“桥城”。那么,这么多的桥梁会不会阻碍船只通行呢?我们在这里旅游,不论坐车还是步行,眼过处能看到庞然大物的游轮,小巧玲珑的游艇等各种各样的船。导游告诉我们,为了让船只通行,市内有二十一座桥梁会在凌晨两点至五点之间打开,让轮船通过。
圣彼得堡地处北纬六十度,仲夏时节,日照近二十个小时。每天,落日余辉会久久映照天际,而短暂的黄昏之后,又开始出现晨曦朝霞,刚落下的红日再次冉冉升起,这就是每年初夏的“白夜”奇观。每到这时的夜晚,河边总是聚集着许多旅游者前来观看吊桥开启的情景。我们正是这个时候到的圣彼得堡,遗憾的是因为行程紧张,夜晚没有去欣赏吊桥开启的奇观。好在,我们有幸在乘车途中遇到一次桥梁开启,也算开了次眼吧!不过,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桥开启,是桥从中间一分为二分,各自顺着河道平行移开,而不是向上吊起。圣彼得堡的桥是怎么开启的不得而知。
三 博物馆之城
圣彼得堡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认定的世界遺產。昔日帝都留下的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海军总部大厦、圣伊萨克大教堂、十二月党人广场、斯莫尔尼宫、俄罗斯博物馆、喋血教堂、驷马桥……
圣彼得堡的大型建筑都具有西欧风格,又透露出一种异于西方国家、独一无二的文化气息。无论是闻名遐尔的艾米塔什博物馆、独具恢弘气势的彼得宫,还是传统经典的古典芭蕾或者街头巷尾的画家,无一不让我们这些看惯东方文化的游人感到震撼。特别是在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的冬宫游览时,大家都有一种目不暇接看不过来的感觉。
圣彼得堡的博物馆特别多,被誉为博物馆城。在这个南北长四十四公里,东西长二十五公里,面积六百零七平方公里,五百多万人口的城市,竟有二百多所博物馆,其中有许多都设于历史建筑内。最大的博物馆是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为前皇家宫殿,拥有大量的艺术收藏。俄罗斯博物馆是一座专门展出俄国美术作品的大型博物馆,创建于一八九五年。俄罗斯规模最大的私立当代艺术博物馆艾拉尔塔博物馆也在这里。馆中收藏了来自俄罗斯几十个地区一百五十多位艺术家,创造于二十世纪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二千多件作品。
有的博物馆因为场地不足,把展品都搁到了街上。我们在车上就看到一个不知名的军械博物馆,把各个时期、各种各样的枪炮放置在大街上,顽皮的儿童正爬到炮筒上嬉戏。导游说,在圣彼得堡,一个微不足道的物件,不知什么时候都有可能进博物馆。他的房东看中了他从国内带来的一个蒸屉,要他离开时送给他,说蒸屉可以进博物馆的。可见,俄罗斯对文物、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多么惊人!在要塞附近涅瓦河边的一个小花园里,我甚至看到了彼得大帝开拓这个城市时亲手建造的小屋,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彼得小屋”,可惜,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没有开放,我只能扒在铁栅栏上看了一会儿。瞅着那座小别墅样建筑里的马厩,我眼前突地涌现出彼得大帝跃然马上的那座青铜雕像!
圣彼得堡还有数千座皇家和贵族的花园、宫殿、纪念碑、大型建筑、雕像、艺术园林以及其它名胜古迹。这一切使它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最受旅游者喜爱的城市排名中,圣彼得堡位列第八,而莫斯科仅是第三百名!
四 俄国革命的摇篮
圣彼得堡不但曾经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它还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俄国革命的摇篮。
曾经的中学历史课本告诉我们:
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党人举行的要求废除沙皇、解放农奴的武装起义,发生在这里;
一九零五年至一九零七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发生在这里;
一九一七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也都发生在这里。
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如今还靠在涅瓦河边,发出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的大炮还昂首指着冬宫……
俄罗斯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也都与圣彼得堡的名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在这里度过;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在这里完成;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等也都在这里谱写过他们一生中重要的乐章……
十二月革命党人的鲜血曾经在这里流淌;列宁的哥哥,二十一岁的亚·乌里扬诺夫因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曾经在这里被杀害;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等无数名人志士曾经在这里被关押……
五 英雄城
我们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几经变迁。
公元一九一四年前被称为圣彼得堡。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与德国互为敌国,俄国就用斯拉夫语表示城市的“格勒”取代了来自德语的“堡”。于是,圣彼得堡被改名为彼得格勒。
一九二四年为纪念列宁,改名为列宁格勒,俗名彼得堡。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苏联解体后,又恢复了旧名称圣彼得堡。这次改名,意味深长。
俄国二月革命之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一声炮响”,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诞生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写到这里,我尤其不能不写到它曾经历过的那段世人皆知的悲壮历史。
从这个红色的无产阶级政权诞生起,西方国家就把她视为洪水猛兽。二战中,战争疯子希特勒更是制定“巴巴罗萨”计划,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战争开始时妄图占领它,未能得逞,而后对它进行了长达九百天的围困作战。这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于反围困作战,也是近代史上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了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间的冬季,当所有雀鸟、老鼠及宠物被生还者吃光后,城内还出现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列宁格勒警察因而组成一个特别师以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围城战至少造成一百五十万人死亡,一百四十万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五十万名围城战的遇难者。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一些历史学家更称围城行动为种族灭绝,是纳粹德国灭绝苏联人民的战争的一部份。
在八百七十二天的围城战中,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战,挫败了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战略目标,并把强大的德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住在苏联西北战场上,从而有力地支援了苏军在其他战场的的胜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列宁格勒城内共有六十四万多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三千二百幢建筑被摧毁,街道变成了瓦砾堆,城市面目全非。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才再现昔日风采。
美国军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片中评价列宁格勒战役说:“一个将军可以赢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英国的《旗帜晚报》也称颂道:“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
后来,解放列宁格勒的一月二十七日,被俄罗斯联邦政府设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一九六五年,圣彼得堡荣获了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的“英雄城”称号。
一九八八年,圣彼得堡和我们中国上海结为友好城市。
今天,正当二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我们来到圣彼得堡这座英雄的城市,我们更加仇恨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对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恶,我们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
已拜读,望回访《灵风不满旗》
支持~~~欢迎回访~~·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来访拜读,请思想和身体都在旅行的老孟多多指教啦
回复 @心悦: 好评
看你写的这么棒!我也想去旅行啦!!
回复 @提拉米苏: 谢谢老乡!
文笔不错哦,继续加油,期待更新!
回复 @陌路逢君: 谢谢
文笔沉稳,写实状物很有风格。好评!
回复 @老春: 谢谢光顾!
旅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周游各个国家,我也只能从你的游记中自行脑补了!加油!晓梦回访
回复 @晓梦: 谢谢光顾,谢谢留言!
迁客骚人,笔尖泼墨,必成大作,文笔很好,作者还很谦虚,挺你,希望你走的更远,已为你点赞,期待更新,会一直关注,也希望你能回访《抽象战争》
回复 @森儿: 谢谢,我一定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