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姥爷的身体一直都很不错,所以极少打针吃药。平常有个头疼感冒的,姥姥就会煮上一碗姜糖水,趁热喝下,出出汗,去去寒,也就没什么大事儿了。他们吃东西也很注意,不吃或很少吃冰冷的东西。在我的记忆里,冰棒一类的东西他们都很少吃。而且,每一次的季节更替,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体感的舒服程度更换衣服,绝不随大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身体遭受寒凉的侵袭。不但如此,他们还非常注重喝水,不仅是没事儿的时候喝,即便是忙的时候,也会抽空喝上一些。这些平时看似普通的很多的细节,放在今天就是养生必须关注的一些生活常识了,难怪他们的身体绝少遭受病毒的侵袭和干扰。
尽管平时他们很是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命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们的捉弄。
1995年的冬天,眼瞅着就快要到阳历年的时候。一天,看三舅套上爬犁又去拉柴禾去了(其时仅剩三舅没有结婚了),一直也闲不住的姥爷在家里坐不住了,他喝了几杯热水,跟姥姥说得去割点儿条子编几个筐用,家里的筐眼瞅着就坏的不行了。姥姥本不想叫他去的,可是劝了劝,姥爷非拗着要去,姥姥也就遂了他的意,同意了。姥爷磨了磨镰刀,拄着他的拐棍儿,慢慢悠悠的上了山。
和往常一样,姥姥哼着他喜欢的小曲儿,沿着亮光闪闪的爬犁道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到了他平时常去的大顶子山。他知道,三舅也在大顶子山上打柴火,要是割完了,正好可以让爬犁随便捎回来。
阳光照耀下的雪地里,白色的光芒闪亮刺眼,整个爬犁道看上去亮闪闪的更加滑溜。姥爷眯缝着眼,慢慢悠悠的走在爬犁道的中间,那是牛马来来回回踩过的雪道,走在上面并不是那么的滑。
姥姥像往常一样的在家里忙活着,收拾屋子、做饭。可是这一天,姥姥总是觉得心里不太踏实,但又说不出来到底是哪儿地方不对劲儿。她想让二舅去看看姥爷,可是到隔壁一看,二舅也上了山,家里只有二舅妈和孩子在家。姥姥想说什么,看看孩子没有说。回到家里,姥姥就坐在炕上一个劲儿的看着窗外通往大顶子山的那个道口。或许是心灵感应吧,这一天姥爷还真就出了事儿!
姥爷慢慢悠悠的走到了他所熟悉的大顶子山的山脚,那种编筐用的毛条子大都长在沟边儿上或者涝洼甸子里,尽是一些柳条儿或是榆树条子。沟边儿上的倒还好割一些,涝洼甸子里的因为有冰,对于姥爷这个年龄的人就不是太方便了。已经在沟边儿割完了一捆,姥爷慢腾腾的把割好的条子捆好,把它拖到沟底下的涝洼甸子里,然后坐在上面慢慢的把手套摘下来,掏出烟口袋来卷了一颗烟点着,很是享受地抽了一口,暖暖的晒着太阳。姥爷的身上已经有了汗,热气顺着他敞开的衣领处向外飘出,他把烟放到嘴里用牙咬住,左手抬了抬帽檐儿,右手从兜里掏出他的小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然后又把毛巾放了回去,两个胳膊肘很随意的搭在了膝盖上,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从嘴里把烟夹下来,掸了掸烟灰,又惬意地吸了一口。这时,已经有爬犁陆陆续续的拉着打好了的柴火往山下走了。有些人认识姥爷,看到他还和他打招呼,想要拉他一程。
“恁先走吧,我还没割完呢!老三在后面,我坐他的爬犁走!”姥爷笑呵呵的让他们走了。
抽完了这颗烟,姥爷扣好了扣子,拄着拐棍儿站起身来,操起镰刀就去割旁边儿的柳条儿。这个涝洼甸子里有些冰面露在外面,其余的大部分冰面已经被雪覆盖。这让姥爷觉得很是安全,他谨慎地沿着有雪的地方走,但是他光注意看哪些条子适合编筐了,根本就没有顾及到脚下的冰面有了明显的倾斜度。尽管他还站在雪上,可是那雪与冰接触的面儿已经很小,雪也变得越来越薄。就在他左手抓住眼前的一根长长的柳条儿,右手刚要伸镰刀去够的时候,脚底下一滑,他摔倒在冰上了,一屁股重重地坐在了冰面上。摔倒的时候出于下意识的自救,他的上半身是半仰着的,两手摁在了冰面上,镰刀掉在了地上。他觉得屁股摔成八瓣了,疼的他老半天没起来。他知道,这一下坏了,八成是伤到骨头了,要不然不会这么疼!他忍不住哎呦哎呦的叫了起来。
幸亏他割条子的地方靠近爬犁道边儿,也幸亏三舅赶的是牛爬犁,走的慢,所以在他摔倒之后不久,三舅赶着牛爬犁下山就在道边儿发现了他。要不然,他在冰面上坐时间久了肯定会被冻坏。发现他之后,三舅急忙把牛爬犁拴好,就在他栓爬犁的当儿,后面下山的爬犁也一个跟着一个的来了三四个。看着这种情况,大家伙儿都帮着三舅一起把姥爷扶了起来。扶起来之后,大家伙儿问他能不能动。他回答说:“骨头坏了,一动就疼的受不了!”
三舅急忙蹲下身去,把他背在身上,慢慢的背到了爬犁道上。
“这样吧,咱们也别卸爬犁了,直接赶着爬犁走,轮换着把老爷子背回去!”有人出主意。
“行啊,就这么办吧!要不等回去把爬犁卸完再绑上大箱板儿,拿着被卧回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别耽误了!赶快弄回去送医院去!”
“就是!时间要紧啊!”
大伙儿一致同意这么做。
最后,经过大家伙儿的轮流背,姥爷被平安的送回了家。
“怎么地了这是?”姥姥一看见姥爷是被背回来的,着实吓了一大跳,忙开了门走到院子里问。
“滑倒摔着了!”大家伙儿回答。
“咳,你说说,不叫他去他非得去,这不是该着吗?!”姥姥埋怨着,连忙进屋上炕给姥爷拿铺盖铺好,让大家伙儿小心的把姥爷放好,又给他盖上被。
“哎呦,这不是给大家伙儿添麻烦吗?!恁都搁这儿吃吧?”姥姥感激地对大家伙儿说。
“不了,大娘!你快忙活大爷吧!我们走了,爬犁还搁外面呢!”大家伙儿说着一个接一个的走了。
“谢谢了啊!”三舅擦了擦脸上的汗,把大家伙儿送到了大门口,一个劲儿的冲大家伙儿道谢。
“没事儿,快回去吧!”大伙儿各自赶着自己的爬犁回了家。
三舅返回院里,把爬犁卸了,把牛栓到牛棚里,转身进了屋。
“先告诉你二哥吧!”正忙着给姥爷换衣服的姥姥说。
“哦!”三舅走出屋子去找二舅了。
其时,二舅还没回来,二舅妈正在厨房做饭。
“二嫂,二哥回来你告诉他,爸滑倒咔到骨头了,得上医院!”三舅推门就说。
“什么?啥时候的事儿呀?”二舅妈焦急地问。
“刚才,才弄回来,搁炕上呢!”三舅说完就回了家。
“哦,我去看看!”二舅妈放下手里的活儿,连忙跟在三舅的身后到了姥姥家。
二舅家和姥姥就就是东西院,也就二十几米的距离。
看到姥爷在炕上疼的只哎呦,二舅妈也有些慌了:“哎呀,这么厉害呢?赶紧上医院吧?!你二哥赶忙也就回来了,准备吧!我回去收拾收拾!”
说完,二舅妈就急急忙忙的回去准备了。
姥姥给姥爷收拾了衣服,三舅出去借了一辆马车。二舅妈派儿子把大舅给找来了。等三舅和大舅把马车铺好,要把姥爷往马车上抬的时候,二舅也回来了。三个人带上钱,二舅妈跟着,孩子们都交给姥姥照看着,一行人直奔县医院就去。
在医院里拍了片,取完结果,就已经黑天了,X光拍照的结果显示,姥爷的股骨骨折。医生说这么大年龄的人不适合做手术,只能静养。哥儿几个一合计,既然不能做手术,也就只能取了药回家。
天黑了,姥爷又受了伤,没办法往回走,他们一行人就到三姨家住下了。
三姨见到姥爷疼成这样,心疼的直流眼泪。这一宿,因为姥爷直喊疼,折腾的大家都没睡好。
第二天,姥爷要回家。三姨夫给找了一辆汽车,大家伙儿把姥爷抬到汽车上放好,大舅和二舅、二舅妈还有三姨、三姨夫一起照顾着姥爷,司机把暖风开得大大的,车里暖和极了。
“还是这个车好!暖暖和和的!没这个事儿还坐不上来!”姥爷咧嘴乐了。
“这老爷子,净说实话!要不怎么都坐汽车呢,还快还暖和!”司机回头看了一下姥爷,笑了。
大伙儿都跟着笑了。
三舅赶着马车在后面慢慢地走着。
因为伤痛的折磨,这一个冬天,姥爷也没能起来炕,吃喝拉撒都在炕上,大伙儿都轮流着照顾。其实,大伙儿都清楚,尽管姥爷是个乐天派,可老是这么躺着让人伺候,他也受不了。而且,医生交代的清楚,其实就姥爷七十多岁这个年纪这场病很危险,可能要挺不过去,所以大家都很担心,也尽力地哄着姥爷开心。虽然都知道早晚会有那么一天姥爷要离开我们,但每个人的心里都还是揣着不舍的。所以,谁家都变着法儿的或买或做一些好吃的送过来,让姥爷一点儿一点儿的吃一些尝一尝,只要是姥爷吃着说好,那就再买再做了给他。甚至于,姥爷有时候心血来潮,说什么东西好吃,大家也会想尽办法弄来给他吃。
“你说你不是作吗?那天我不叫你去,你非得去!像个驴样,叫也叫不回来!你寻思你还是小孩啊,唵?我告诉你,你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老三还没结婚,你可得给我好好的,要不我可跟你没完!”没有人在跟前的时候,姥姥就会这么数落姥爷。
“嗨!好像我愿意摔倒似得!我也不想啊,脚底下一哧溜他就滑倒了,我疼的起不来了,才知道摔坏了!你说能干的时候不活动着干点儿,还能干吃饭么?!这体格也受不了啊!”姥爷兀自嘴硬地为自己辩解。
“再说了,这些年不都是你当家吗?你领导的挺好的,我看着哪个方面都比我强啊!我还挺愿意叫你领导的呢!”姥爷还不忘幽姥姥一默。
“我这辈子就叫你这个破嘴给糊弄了!”姥姥笑了。
情况还真如医生所断言的,姥爷在炕上躺了一冬,转过年来秋天就要过去的时候,姥爷走了。
姥姥一个人在那儿不停地抹眼泪儿,她没有嚎啕大哭,可是每个人都看得出来,姥姥的内心是很痛苦的。姥姥一边儿抹泪一边说:“他自己作的啊,不叫他去,不叫他去,他就像个驴样非得去,这不是命吗?!就是该着啊!”
每个人都不吭声,大家伙儿都知道,这是姥姥在宽慰自己。但每个人在坟地里都哭得很厉害,因为姥爷的达观给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添了许多的乐趣,也让我们每一个人从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那些苦难。
三舅哭的最为厉害,或许是他怀着一些愧疚吧!为他曾经年少轻狂里对姥爷的不敬,更为他曾经犯下的错误!姥爷走了,他就再没有改过的机会了!尽管,姥爷躺在炕上的那段日子里,他很是尽心尽力,但他还是觉得远远不够!他多么想姥爷就像平常一样只是在跟我们开玩笑,然后就从那个坟堆里站起来说:“哭什么哪?我这不好好的么?!”
可是那永远都不可能了!所以三舅把头磕在地上的时候,砰砰的发出了声响,磕的每一个人都心如刀绞。
其次是大舅和小姨,因为这些孩子里,大舅没有听从姥姥姥爷的建议,千挑万挑的娶了一个有精神病历史的女人,弄得家里很不像样。因为小姨没有听从姥姥和姥爷的建议,嫁了一个只知道种地的老实人,家里地又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所以他们再为当时没有听从老人的建议而后悔,可是生活是由不得他们的,即便是后悔也只能往下走,因为那条路是他们自己选的,即便是再难也得咬牙走下去。
姥爷走了,给我们讲笑话、唱小曲儿的人就没了。那个曾经的老顽童只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了!希望一直达观乐呵的姥爷在天堂里依旧那么乐呵!
我们没看错。
回复 @编辑部: 这部作品我自己不是太满意。如果有时间,我会好好改的。
我买了,销量瞬间88😂
回复 @彤云阁阁主: 谢谢支持!
我是责编宋碧珺,会帮助你完成作品日更或结稿,帮助你上特荐榜并发行电子书单行本,有事跟我联系吧!
回复 @翼书网编辑部: 好的,谢谢您!
回复 @老春: 上传一个封面哈she
回复 @翼书网编辑部: 好的,正在寻找合适的封面
回复 @老春: 作品今日上特荐啦,加油创作哦!
回复 @编辑部: 看到了,一定会的!保持每日更新呢!
回复 @编辑部: 作品能修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