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活出金刚模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日记本上写下海子这首诗后,辛安娜的内心一片平静,平静得如晚秋的湖面,没有丝毫涟漪。她告诉自己:这个世界已经够为难自己了,就不要再自己为难自己了,复仇才是自己该努力的方向。被看不见的未来压得喘不过气来,虚弱的辛安娜下定决心,她决定要一个新的自我和一个新的世界。从明天起,从今往后,辛安娜是一个没有历史的人,她的历史就从明天算起;她的现在,也将不存在。她已经够不幸了,她也知道自己注定不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她并不打算和每一个亲人频繁沟通,她深知家里人担忧太多、承载也太多,她不仅没有可以传递和分享的幸福告诉他们,反而会让他们伤感和难过。

  她在日记本上写下林语堂的一句话,“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在漫长的人生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到头的,熬,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辛安娜透过病房的小窗户往外看,只看到了一个字“熬”。也许,今后,辛安娜人生的进退都只取决于一个“熬”字了。火候到了,滋味自然就有了。有人说人生如粥,也有人说人生如汤,可辛安娜此刻只觉得未来的人生如复活之路,时时处处需要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熬,表面上是一种考验,实际上是一种升华。

  辛安娜一边写着日记,一边想起有人跟她讲过的那些“教义”: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一马平川,在熬的过程中尝尽各种滋味,待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天,肯经受这场修行的人,就会收获超乎常人的坚毅品格。纵观历史,姜太公熬得住,终于等到了周文王;越王勾践熬得住,终于成为一代霸主;司马迁熬得住,终于完成了旷世《史记》……西汉名臣韩安国曾经历漫长的牢狱之灾,饱受狱卒欺凌,就这样熬着磨练性子。等官复原职的那天,终于凭借脱胎换骨的外柔内刚性情,步步为营,最终稳居高位,得以善终。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能捺住性子去熬、不肯轻易言弃的人。他们从骨子里,就不肯任凭环境左右自己的人生。熬得久了,心性磨练得坚韧了,他们就算在百折千磨中,也绝不会被击垮。你在为未来打拼,也许有时候会感觉看不到尽头。但你要相信,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熬过这一段努力的日子之后,你想要的,岁月统统都会还给你。

  这些鼓励的话语,不是爸爸,也不是哥哥讲的,而是魏子涵曾经在一次体育课上对辛安娜说过的话。

  那还是两年前,辛安娜作为班长,第一次独立做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决定——延长课间休息时间,让同班同学多玩一会,看到同学们期末考试的压力太大,辛安娜才自作主张让大家多玩十几分钟乒乓球。她再三提醒同学们,不要太吵,安静点玩儿。不巧,这一幕延长课间时间玩乒乓球的欢快场面,刚好被全校“捕快”之称的陈老师撞见。他抓住此事不放。

  很快,忐忑的辛安娜被通知立即到教师办公室。一路上,她想着各种理由,打算好好跟老师求情,第一,今天是周末嘛;第二,同学们马上要参加乒乓球比赛了嘛;第三,同学们最近的期末考试压力真的太大了嘛,这样想着,老师应该不会批评太厉害吧。

  这样想着,就走进了教师办公室,她一一跟房间里的老师打招呼。辛安娜的成绩一向是全校第一,几乎各个年级的老师都很熟悉她,还有好几个年级的老师在班上号召全班同学向辛安娜学习。等打完招呼走到办公室最里面,她感到一阵冷飕飕,陈“捕快”阴沉着一张脸,当着所有教师的面,毫不客气地训诫了一番,呵斥道:“辛安娜,你好大的胆子。谁给你的权力,让你自作主张?班长,当个班长,很了不起是不是?回去,回去给我写检讨去。你一个人在教室里写检讨,不写完不许下课。”

  辛安娜原本准备好的话,已经到了嘴边又硬生生吞了回去。从小到大,不管是家里,还是学校,辛安娜从没这样被人训过,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责备和批评。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用牙齿咬住嘴唇,拼命咬住不让眼泪流出,嘴唇已经被咬出血丝了。

  她知道多说无益,解释在陈“捕快”这里是行不通的。她默默地走出办公室,一路上强忍住眼泪,走到教室里。同学们都已经在上体育课了,就留她一个人在教室写检讨。这样也好,她能好好地发泄下,只见她边写字,眼泪边往下淌。再后来,就职能透过朦胧的双眼在纸上不停地写着字,但已经看不清自己在写些什么内容了。

  越写,她的呼吸越急促,心脏跳得越来越快,任凭大口呼气,也不够呼吸所用,呼吸更加急促了……她开始有些害怕,不知道身体怎么了。她想呼喊谁,但看看窗户外面,大家都在很远的地方玩着,就像避开瘟神似的。

  她继续透过模糊的泪眼写着。没写到一行,大叫一声“不好”。她的手开始抽筋,动不了了,脚也开始抽筋了,腿动不了了。怎么回事?她吓得不知所措。想拼命用左手去甩动右手,发现左手也慢慢开始僵硬。大滴大滴的泪流了下来,“救命,谁救救我?”她无力地抬起头张望。

  这时,魏子涵慌张地跑进来,撸着她的手指头,大声喊:“老师,快来,快叫校医来。”同学们乱成一团,都围过来了。这时候,辛安娜已经开始意识模糊了,模模糊糊之间,她听到魏子涵在拼命跟她讲道理,说:“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竭尽全力。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你必须知道,小事不肯干,大事也轮不到你,趁你跌倒还能站起来的时候,先学会脚踏实地。女孩子,必须得十分独立,百分坚强。”

  没过多久,校医来了,呵斥围观的同学,“快点散开来,到外面去,不然,她更呼吸不过来了。”陈“捕快”、校长都来了……校医给辛安娜扎上银针,告诉校长,这孩子属于先天性心脏脆弱,不能过于激动,也不能受到巨大刺激。

  听到医生的话语,魏子涵从那一刻起心里就默默下定决心:保护好这个邻家女孩,她的外表看着很硬朗,像个男孩子,可她内心真的太脆弱了。

  银针扎上没一会儿,辛安娜就醒过来了,手脚也好多了,医生说通知家长来接她回家。她忙不迭地摇头拒绝,“不要,爸爸看到我这样,会担心的。让我休息一会儿吧,我自己能回家的,谢谢医生。”

  “哦,这孩子真执拗,那,随便你吧。不过,不要再难为自己了,放宽心,要不然啊,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听到了么?”医生说完,摸了摸辛安娜的头就走了。

  魏子涵走上前,拉过陈“捕快”,低着头恳请说,“陈老师,拜托您了,就别让班长写检讨了,这事儿完全是因我们而起,跟辛安娜没有关系的。您就不要再让她写检讨了,好吗,老师?”

  陈“捕快”也被刚才的突发情况吓到了,没有想到这个平时很八方玲珑的女学生居然有心脏病,他摸了摸鼻子说,“行,行,看在你们班同学的面子上,检讨就不写了,以后,不可以再出现同样的情况了哦。”说完,甩开步子走了。

  辛安娜准备道谢,还没说出口,陈“捕快”已经走远了。她苦笑了一下。转过脸,她很感激地对魏子涵说了一句,“公子哥,谢谢你。”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辛安娜继续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宫崎骏的这一句名言。她知道,魏子涵对自己的情谊,她也从没排斥过魏子涵,反而认为他是非常合适的未来男友形象。可现在,她辛安娜自此与魏家断无瓜葛,魏子涵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页,是时候要翻过去了。

  恢复出院以后,辛安娜完全像是变了个人。她的每一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一切活动都不参加。一切发自内心的笑容都自此销声匿迹,所有内心的真实想法全都隐藏了起来。她一心只想着读书,靠读书来充满大脑,不用去想其他内容,只想着早一点考进公安大学。

  不知是时光的淬炼,还是自身的修炼,她将自己活成了一副百毒不侵的金刚模样,也慢慢将渣男、婊女的识别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高中阶段,很多女同学会因为一个人的笑容就傻傻的心动,而辛安娜不会,她就是一具金刚,她用强大的学习力占满整个生活,将个人情感逼到逼仄狭窄的角落。

  毕业季很快来临,悸动、分手、失眠、眼泪等等和深情有关的词汇,离辛安娜越来越远。她已修炼成金刚,付出的代价是再也体会不到心中有所喜的悸动,再也体会不到心中有所爱的充实。别人说的爱情、甜蜜、离别、伤感都与她无关,她的感情生活中只剩下麻木与孤独。

  当然,除了学习、跑步之余,她还会翻阅大量的警匪、侦探、法律书籍,这些题材的书籍对于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就像吸毒者吸食鸦片,成熟理智不断前进的成年人偶尔奢侈一下隔着时光嗅一嗅青春气息灵魂都会为之颤抖,每拿起这些书籍,她便不忍放下,每看完一本侦探小说,她便会在日记本上写下同样一句话:“若不抽出时间,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自己将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应付不想要的生活。”

评论
  • 金兵 作者

    几乎将笔者年轻时期原创诗歌的一半,都用在此小说中了。希望得到批评斧正。继续创作中……


  • 贴近生活,构思清晰,,很棒,加油!


  • 看情节好曲折,得空细细拜读。加油。


  • 很不错,很励志,很真实,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很喜欢,希望更新,加油


  • 很不错,很励志,很真实,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很喜欢,希望更新,加油


    金兵 作者

    回复 @太平之阳: 谢谢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也很喜欢你的文章,期待有机会多交流


  • 金兵 作者

    《老辛家的复活》,将成为一本拯救之书,一本信仰之书,一本永不畅销但永不过时的书。我选择了用虚构来讲真话,用文字来激发生命活力。了解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不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我只是想借此为现当代的农村留下原汁原味的“触感”,为当下的公务员、律师行业提供一些真实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