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想到,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已经回到熟悉的家乡,送别慈祥的爷爷,见到了熟悉的亲人。安娜心头思绪万千,诗意袭击,无奈,只得再执手中笔,尽管在回家之前,已经发誓万千次,不再诗化地生活,而是理性,理性,再理性!怎奈,本性难移啊……有话在心头,不吐不快,再不吐,她怕世界从此又生一怨世者,无奈涂鸦着:
《凄风冷雨夜》
凄风冷雨夜,
孤寂难排卸!
你若何我齐心解,
凄风冷雨就是——
豪奢的喜悦!
风,无能为力——
雨,独自淅沥——
心,已泊港内——
罗盘,海图,统统不必!
泛舟在人生的苦海内——
一切凄风冷雨,
全都Far away !
但愿暴风雨夜,我能——
一生泊在你的水域!
送别爷爷后,安娜兄妹俩便马不停蹄地坐车,奔赴港县第一监狱,去探视久违的爸爸。
进入监狱,兄妹俩在探监室等待爸爸。安娜因为愧疚和学业的忙碌,很少来探监,主要是跟爸爸打亲情电话,最近一次来探望爸爸,还是一年前。哥哥辛安俊则几乎每个月都来探监,不仅给爸爸带来一些换季的衣物,而且还带来一些钱和基本的医疗设备,这样方便爸爸在狱中帮助一些发烧、感冒、小病、小灾的狱友,另一方面,也能帮爸爸联络一些狱警,这样父亲能过得相对轻松些。
辛安俊握着妹妹有些发抖的手,跟她说:“安娜,你已经长大了。你要表现得像成年人一样,成熟的年轻人。这样,爸爸才能放心,知道吗?”
安娜点点头,她轻轻地闭上眼睛,放下杂念、放下评判,一心体会着感恩的力量。“7088号,探监时间:15分钟。”伴随着一声号令,安娜看到爸爸那久违的身影。清一色的号服,光亮的头顶,佝偻的身躯,爸爸老了,安娜在心里哭泣,但她脸上却表现出开心的笑容,她站起来,抱住爸爸:“爸爸,一年没见,我好想你。”
“安娜,爸爸也很想你们啊。”说完,老辛老泪纵横。妇女俩抱头痛哭。
辛安俊在一旁擦拭着眼泪,顿了顿,跟爸爸说:“爸爸,你别伤心。妹妹这次带来了好消息。”
老辛哽咽着说:“安娜,我的小安娜,长大了。马上就要上班了。”
安娜屏住没有哭出,她从包里拿出档案袋,递给爸爸,说:“爸爸,这里有证据,证明你没有杀人。只是殴打,还不足以致死。真正导致那个混蛋死亡的是,他的儿子魏子奇。证据有,不过,弑父一案从来在中国就很少发生,加上,杀人动机不详,所以,这些证据还不知道能否起到作用。”
“安娜,你有这份心,就足够了。爸爸现在也看淡了许多,虽说这里没有自由。但是,这里的生活也不失规律。”老辛介绍说,自己在这里过着“5+1+1”的生活,五天劳动,一天学习,一天休息。有时候加班的话,一周都会干活,早上起床后收拾内务,就餐出工。这里过得很好,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规律。有时候要上课,接受技术培训,不过不是主要内容。这里还要挣考核分,只要考核分拿到一定分数,就能减刑。一旦违纪就会扣分,影响减刑。老辛至今因表现好,已经得到两次减刑机会。而且,狱中,老辛因为懂医术,经常帮助狱友诊断治疗一些小病小灾的,所以,深得其他狱友喜爱。眼红红的老辛继续说道,“安娜,你有这份心就够了。回头,我把这些材料递给狱长,看他们怎么说?你呢,回到学校好好准备上班的事,好好工作,不要有其他杂念哦。爸爸一切都很好。”
安娜掩饰住难过的情绪,给爸爸嘴里喂了一块他喜爱的牛轧糖。老辛吃下去,牛轧糖梗在喉咙里,哽咽得难受。慢慢嚼着,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吃不下去,他只想和女儿说说话。但攒了一年的话,真正见到了,却什么也说不出。
安娜擦拭着爸爸脸上的泪痕,说:“爸爸,我们都要振作起来,不许悲伤,不许哭泣哦。”顿了顿,她继续说,“我现在在系里成绩第一,擒拿格斗和文字课都是排名第一。我也得了不少奖,特别是文学上,发表了很多诗歌啦。爸爸,你放心。等你出来的时候,我带你去江城看看哦。”
“我就知道我的安娜是最棒的。真高兴,真是太高兴了,安娜,你要加油哦。”老辛说着,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他发自内心的开心,为这样优秀的女儿感到自豪。
“爸爸,我这几年连续拿到学校、国家奖学金。我的奖学金已经足够哥哥去读大学了。所以,我们决定,今年9月份,哥哥也去上大学去。”安娜说着,拉着爸爸和哥哥的手。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那场面,任谁看了都会心酸得流泪。
“真的吗?安俊,这是真的?”老辛惊喜万分,看着辛安俊问道。
“是真的,爸爸。我已经通过了江城政法大学的入学考试,9月份正式就读政法大学了。到时候,我的目标是考取公务员,拿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自己的包袱。妹妹很争气,她的奖学金确实价值不菲。爸爸,您尽管放心,我们都很好。我们盼着您早日出来。”辛安俊握住爸爸的手,坚定地说道。
“太好了,太好了……”老辛说着说着,不禁又流出了眼泪。
“爸爸,不是说好的,不要伤心了嘛。”安娜故意责备爸爸,拿纸巾擦拭着爸爸的眼睛。
探监的时间过得飞快。在哥哥的提议下,安娜即兴为爸爸赋诗一首,并让爸爸检阅自己的写作水平。她送给爸爸的短诗,内容积极向上,文字朴实易懂,其实,她的用意很明显,她想让爸爸放心,放心在外独立打拼的子女,放心家里的一切,安安心心地改造。她赋道:
《撑起理想的翅膀》
一直有这样的梦想,
梦想能穿越文学的天堂;
But,“象牙塔”的围墙,
蝮蛇般阻挡飞奔的翅膀。
灵魂也无力回访,
青春豪气怎会恁般无恙?
Day after day , Year by year ,
理想哭伤了脸庞,失却了翅膀。
禁锢的情感渐趋消亡,
现实的触角越攀越长;
雷同的人格、疲倦的视觉景象,
没了个性、缺了翅膀,梦想何来方向?
何曾想到,一粒勤奋的种子逃脱“灭亡”,
颤栗的笔耕不辍,只向着梦想张望——
现实、世俗、潮流,一切的时尚,
火热的希望掩埋了虚拟的旧往。
何曾料到,星星之火燎原之旺,
上足了发条, 填满了能量;
咬牙也要撑起理想的翅膀,
青春如梦,一切在望!
老辛很享受女儿的文字,她知道安娜有写作的天赋。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安娜说不定早就坐在文学院中文系的教室里,成为一名专业的写手了。
时间如流水般,快速地流动着。在不舍中,兄妹俩目送着父亲返回监狱。老辛那佝偻的背影,那蹒跚的步伐,在安娜脑海中久久挥散不去。
想象到,自己已经可以上班拿工资了,却不能服侍在父亲身边,她的心情如此悲戚。好沉重的问题啊,自己的孝心何时才能体现?这个难题,犹如“浮士德难题”,更甚至比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的思索更折磨人。这,让她一时难以负荷,无言以对。
认真核对自己的大脑积蓄,安娜想到了古人所公认的“三言”——立德、立功、立言。对此,安娜颇为赞成此说。人生在世,要么像哈姆雷特等重要人士颁布策略建立一些社会道德规范,以飨世人;要么像君子般通过努力建功立业,夺一世英名,以得长寿;最次之,如我辈知识分子无以立足,便退而求之,涂鸦少许只言片语,以求不朽。悲哀的是,在安娜心中,立言一向都是当今有些知识之人的末路之选,无奈,无辙!
人到23岁,这是个什么样子的年龄啊,结婚、创业的时候。可……反观自己……恰恰相反,什么都没有达到。这,难免会有一种挫败感,对安娜来说,挫败感一直都有,犹如三座大山压在头上。当然,安娜从来没有否认过,天上的太阳也有瑕疵,更何况人世间。可,她感觉到的很多东西,仍然难以理解;理解了的东西,有时也并不能如愿地感觉到。这种人生的绝境,让她时刻感觉到自己犹如置身悬崖边上。那一刻,自己究竟看到的是什么,又该想些什么呢?自己也不清楚啊……真的无从知晓……
以前对自己的无奈现状,安娜总是如此般自慰——愤怒可以造就诗人。若是还不能自悦,则搬出法国近代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无论如何都是疯狂,不疯狂只是另一种疯狂。没错,前一种疯狂,指的是哈姆雷特那一类人,他们试图直面死亡,试图超越现实,试图扭转由动物特征所决定的悲剧命运,试图张扬属于人的本质特征,但最后以失败告终,他们不能不疯狂。后一种疯狂,说的是尔等凡夫俗子,整天忙忙碌碌,自以为生活得既充实又有价值,自以为神经正常而富有理性,但事实上,不过是用“非本真的”状态,用存在的谎言自欺欺人,遮蔽存在的焦虑与死亡的恐惧。
通俗地理解,这样思索的结果是:辛安娜,我既不清楚自己身在何处,又不明白人为何物,所唯一清楚的就是即将浑浑噩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处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人的尊严何在?理性何在?这难道不就是丧失勇气、丧失理性、丧失人之本质特征的一种疯狂吗?莫非很早以前自己阴差阳错地选修外国文学专业也是这个因素所致。
文学专业的学习,让安娜喜欢上阅读经典文本,而现在才明白其实,经典文本的阅读是一场场心灵祭祀的狂欢歌舞,沉醉于其间,人就会忘却身份、角色和尊严,抖落面具而裸露自己的灵魂。而安娜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灵魂不内在的人,幼稚、单纯、无知这些字眼其实也是裸露灵魂的近义词啊。这样的裸露灵魂,是对是错?安娜无从知晓……这样的思索,只会让她无所适从,灵魂呻吟不绝于耳,精神也更加焦虑而已。
几乎将笔者年轻时期原创诗歌的一半,都用在此小说中了。希望得到批评斧正。继续创作中……
贴近生活,构思清晰,,很棒,加油!
看情节好曲折,得空细细拜读。加油。
很不错,很励志,很真实,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很喜欢,希望更新,加油
很不错,很励志,很真实,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很喜欢,希望更新,加油
回复 @太平之阳: 谢谢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也很喜欢你的文章,期待有机会多交流
《老辛家的复活》,将成为一本拯救之书,一本信仰之书,一本永不畅销但永不过时的书。我选择了用虚构来讲真话,用文字来激发生命活力。了解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不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我只是想借此为现当代的农村留下原汁原味的“触感”,为当下的公务员、律师行业提供一些真实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