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江城大检查的议程进行得如火如荼,新工作的内容摸索得伐清伐搡。“五+二”、“白+黑”的日子犹如清风下的纸页翻动得窸窸窣窣,不知不觉中半个多月就这样在无意间被翻过去了。
回首,惟留满腔热情;前瞻,空拥一地碎片。过去的时日,安娜所参与的所有工作,而今能输入大脑的仅剩下些许:闲暇时间写写文章、批量复印红头文件、埋头描红会标、筹备会议并负责签到、写信寄信兼查邮编、电话通知高龄老干部参加体检、整理对比两轮换届选举的名单……各式各样的问题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都会接见,各个击破,难题咨询,个别斡旋,疑惑求助。感觉科室好像变成了一个综合办公室,初出茅庐的安娜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触到了在校累计一年都难以碰到的事情,感觉很踏实、很笃定,虽说事情都是比较简单的非智力、低挑战的小事、琐事。
安娜一直坚信,小事同样能拒绝一个人的粗心大意,琐事同样能考验一个人的智力。再简单的事情也需要用大脑去斟酌一下,即便公文的写作很多时候也需要使劲地用脑斟酌,并适时地使用“斟酌”一词。真是新鲜啊!感叹不已。
此时,不知不觉地耳畔似乎响彻着雷锋的话语,恍惚之中,安娜以为雷前辈的忠告正是为了应她此时之景而言。说的多好啊,“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自己最多只能算是一滴水,水的作用大概也只能是辅助大海做一些小事琐事罢了。想到此,安娜感觉奋斗的动力无限制地膨胀了,试想大海再怎么宽阔,如果其中的一滴滴水珠不配合地离散开来,各个堕入懒散的深渊,失去了融入与团结的合力,大海再大,又有何用?
办公室这片海洋里,笑声和快乐不断,业绩和成果可观,排疑和解难并肩,居委和科室领导还是那样谈笑风生、幽默可爱;同事在忙碌中交付的一些工作,安娜总是不失时机地请教一些问题。
中午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安娜除了翻阅报纸,就是跟同龄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去打羽毛球。最好玩的是科室聘用的卢老师了,她时刻记得提醒安娜跟她讲江城话,并指点另一位看门的李师傅跟安娜讲正宗的当地方言,激发她强烈的学习江城话的挑战欲和求知心,真是煞有意思。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安娜收获了太多的开心和快乐,也抓住了一些学习的机会。当然,还是会有很多表现得比较傻头傻脑的时刻,安娜想安慰自己——失败是正常的,愚笨也是可以谅解的,可还是原谅不了自己。
有两次,晚上其实很困顿不已,但依旧难以入眠,渴望自己能早日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情况,能够单独做一些事情,帮忙办公室老师们挑一些担子。肯定会遇到不懂的难题,或者很愚笨的犯错,安娜始终牢记“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保有一定的信心,坚持前进。虽然说,有信心不一定成功,但是,安娜她从没想过放弃这些前进的机会。短短的工作时间以来,安娜真的明白了何为“没信心一定不会成功”。期待着,明天的星空它依旧美丽!
很快,市里通知所有公安分局、派出所,初任公务员要集体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没有前兆的相遇,没有压力的交集,没有操劳的艰辛,没有矛盾的竞争……成就了安娜短短几周的浓浓友情。
安娜后来回忆,那段初任培训的时光,收获的友情浓如普洱,香如玉兰,沁人心脾,醉人心田。刻入脑海,印入眼睑,存入大脑,贵比国宝……
“轻轻地,我们一同走来,正如我们轻轻地,课间聊天。我们无所顾忌地享受那无尘的交谈,犹如前世早已相熟的哥们。我们欢快地合作,把课堂当做培植友情的场所。
悄悄地,时光无声离去,正如我们悄悄地,聚了又散。我们侃侃而谈地交流那各异的名师,犹如随时会击起硝烟的口舌战场。我们活力在生长,班主任也被纳入沟通的桥梁。”这段话语是安娜写在初任培训杂志上的一段散文诗,而今被大家广为传颂。
五班,三组,二十五人,简单的数字,搭建的是复杂的感情壁垒。讨论会、讲座厅、实践课、友情天、叙谈时、上课地……难忘的时光,追忆的场所,锁住了一群年轻人的瞬间。一笑一颦,一怒一悲,一静一动,一左一右,一男一女,一师一生……全部化为记忆深处那一片海。蓝色的海,粉色的浪,拍打在那洁白的友情石上。
数日,短短;数情,何堪。离别,难舍;送别,难过。时日不长,友情日涨。在这世界上,有若干等人群,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安娜认定,她和这群初任培训的朋友之间,便是此等难以明齿、绝难忘怀的情愫。只因,他们在一起度过了这一段愉快的时光。正如她写在“启航”杂志扉页上的那首小诗:
《淡雅脱俗的友情》
——写于初任培训的朋友即将离别之时
掬起——
一捧清茶。
淡雅的清香,
袅袅盘旋;
脱俗的烟雾,
氤氲环绕——
在清澈的杯中。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中一天天过去。
这天上午开会,安娜感觉自己在一塌糊涂的犯错中学到了很多,包括失望。
不知如何调整状态,头一直昏沉的朦胧,感觉应该全部通知到位了,但是,保证了基层,却忘记了距离自己最近的隔壁办公室的联络组长。虽说,领导很宽容地一笑而过,可是,自责的痛楚写在内心,刻在脑海里。
突然间觉得,原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居然可以被自己拖沓成漏洞百出的尴尬。这就是一个公务员的效率?可能是被嘲“笑”的概“率”吧。
最难过的是,科长对提前一天通知与会人员时间过紧的责备、对装有慰问信和慰问金的信封被钉起来的不满,让安娜多少有点意外,更有点狼狈。50多份慰问信和慰问金,在昨天昏头昏脑忙碌了一天后的成果,在今天会上被科长一声令下“打开钉子,看看慰问信的内容”瓦解了。昨日的事务性战果部分变成了今天的苦果。没有关系的,安娜告诉自己。因为很多同事和基层书记们都觉得无所谓的,不就是拆开再重新装进去的一件事嘛。的确是很小的小事,可是,安娜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就是不会讨领导开心,让领导恼怒和不满。这就是问题。小事,也有许多技巧。错事,安娜就只能也必须要去寻找根源。
明显地感觉,头脑好沉,好重。根本没有办法,找到力量的源泉,也没有办法去思考差错的根源。不止一遍地思索记忆中还有什么弄错的地方,不愿意去一遍遍地自我安慰。错,就错了。错,就该被记过一次,在内心。在工作一年来,第一次觉得有些委屈,却委屈的没来由。第一次觉得生活原来是这样的没有快乐,没有自信,没有明天,更没有想望。安娜不是被工作打败了,而是被自己的恐惧和自卑打败了。
第一次全部承担一次会议的所有细节和流程,难免会有些不足和缺点。安慰毕,却不知还有什么信心可以继续下去?工作中最最简单的一次会议,她都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失误,可是,原本是不该出现问题的事情,原本是该提前一两天就全部跟领导汇报一些细节的事情,居然被拖延到昨晚8点钟才忙毕。
空着肚子忙了一上午,也算是在自责中敖到了中午。一直在想:以后还有勇气承担其他的任务么?扪心自问,依旧还是一片自责的雨季。
草草吃了中饭,回到办公室,对着窗外如雾般的雨帘发呆,安娜啊,未来怎么办?工作、生活、情感、学业……没有什么让自己可以满意,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找到自信的细枝末节,这样的人生,该如何画成一个圆?还能坚持几年呢?不太肯定,但是,能肯定的是,只要救出了爸爸,自己就没有遗憾了。
是哦,辛安娜的生命原来应该是这样画完的?想想,觉得有一点点光明了,是啊,不就那么短的时光,不就是随时可以叫停的年轮?没有什么可以再担忧的,也没有太多东西值得眷恋,更没有太多东西让人在乎。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想,不要再想太多。顺其自然,这是支撑沉重大脑的理念。
上午会议的其他内容,是由科长和科里其他同事完成的,看着他们的老练和游刃有余,安娜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能看到努力的方向。
不管怎样,感情的伤痛、难过,都只能也只会腐蚀一个人的内我;可是,如果工作中再继续无精打采的犯错、混沌的话,那时候受损害的绝非一两个人。
严惩内心的懦弱和哀怜,隐藏生活中的凄凉和苦楚,如果这样,是否可以抓住某些树枝或者海藻,不想在漆黑冷漠的海水中独自游荡的鱼,它还能抬起头么?不知属于它的阳光是否还可以持续?还能持续到何时?尽力而为,尽心尽责!
几乎将笔者年轻时期原创诗歌的一半,都用在此小说中了。希望得到批评斧正。继续创作中……
贴近生活,构思清晰,,很棒,加油!
看情节好曲折,得空细细拜读。加油。
很不错,很励志,很真实,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很喜欢,希望更新,加油
很不错,很励志,很真实,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的。很喜欢,希望更新,加油
回复 @太平之阳: 谢谢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也很喜欢你的文章,期待有机会多交流
《老辛家的复活》,将成为一本拯救之书,一本信仰之书,一本永不畅销但永不过时的书。我选择了用虚构来讲真话,用文字来激发生命活力。了解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不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我只是想借此为现当代的农村留下原汁原味的“触感”,为当下的公务员、律师行业提供一些真实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