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漫漫修行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
——论修行三大阿僧祇劫
佛教讲一个人从发心一直到成佛,中间要经过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梵文“阿僧祇”就是无数,原意指数目的大;“劫”是时间名,梵语作kalpa,译作长时,意谓长远的时间。“劫”原有大中小之分,此处指大劫。三阿僧祇劫,以一阿僧祇劫为一期,分成三期。
第一大阿僧祇劫,就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今天碰到逆境就生起菩提心,想要解脱,明天碰到顺境就忘记了誓言。得了一场大病或者家人去世,突然间发现生死无常,就想着明天好好修行,赶紧了脱生死。过了两天身体好了或者创伤平复,看到一切都很顺遂,又把原来的那个愿心忘掉了。所以说第一大阿僧祇劫是起伏变化和游离不定的过程。
这一阶段修行的门槛叫做“破执”,亦即破除我执。其中有一个过程叫做“四加行位”,就是暖加行、顶加行、忍加行、世第一加行。好比一壶水要烧开,刚开始你要加热,烧到快沸腾的最后关头,这个时候是决定水能否烧开的最关键的时刻,如果决定不退,就度过了忍加行;最后才能爆发出来,就达到世第一加行。这个门槛一旦跨过,精进与所得才不会退转。
这个过程与我们行事非常相似:一件事情从计划开始到付诸行动,到慢慢做成,再到我们想要的那种理想的状态,中间要经历种种痛苦、艰难、折磨、不顺遂,将要成功之时还往往容易放弃,冲不破忍加行,结果可能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修行是艰难的,修到证入初果,或者说见道的那个过程,就要经过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四大加行。突破这四位以后,你以后的修行就能不断地增长,而不会向后退却。在此之后,还要经历两大阿僧祇劫,最后才能修成正果。
空不碍色
——破旧立新的思想
刚才讲过,要成就这四大加行位首先就要破除我执。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做什么很快就会回到原点。为了自己而做的,一旦自己得到了,就会停止,那么所收获的也只是一点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而已。比如今天加班就想着加班费是多少,明天做一个项目就想着会不会提升自己的薪水和职位,做每一件事情总想着会得到什么利益。如果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就没办法以更大的格局和长远的视角来定位自己。
佛学的智慧为什么是人世间最究竟的智慧?因为它要把一切我们所执念的东西都打破。如果你执着于我,我要打破;执着名,名要打破;如果执着情,情要打破;贪婪、欲望、傲慢等等全部都要打破。我们说“破旧立新”,这正是因为不破则不立。正如这个房子已经装修成这样,你还想在这个空间里面做成你想要的就很困难;但如果你在心中能够把房子全部拆平,想象成空,想象成无,就能重新设计、想象和定位自己所要的。
在佛教里面这就叫“破立”,——亦即破除原先固有的框架,然后重新去设立和定位出一个崭新的观念。
《经济学原理》这本书讲到人都是以自私为出发点,这也是对西方与荀子人性本恶思想的一种延伸。从基督教的思想来看,人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性本恶,所以要设置很多规矩来限制它。那佛教的思想是怎么理解的呢?佛教讲人性受阿赖耶识支配的,因而应当是善恶参半的,即包含了善、恶与无记三种属性。
前几天有碰到一个幼儿教育家,他说教育孩子时,不能用家长所固有的设想去看待他,而应该按照孩子的特性来引导他。有的人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最终可以成为教授,但是有一些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没办法成为一个幼儿园的教师,这很大程度上是存在天赋因素的。有的人天生就没有这样的潜能,便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对那些不能成为教授的孩子,为什么不按照他的兴趣,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或者政客呢?
观照
——由喧嚣走向至静
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思维去看待世界,世界就展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所以佛学里面有一个思想叫“万法唯识”,如果以阳光的心态去看待,一切都很美,因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如果以颓废的心态来看待,一切都很消极。
正如《坛经》所记:“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这里就强调了心在认识事物时的重要性。
这两天禅修,大家要把握住一点——观照你自己。今天早上的饭不好吃,你会不会抱怨,会不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心想住在这里一点都不好玩,电视也没得看。如果这一种抵触情绪在心中生起来,你就应当去观照自己: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产生?难道物质条件不好就会让我不快乐吗?万物俱有,我就快乐吗?难道我的快乐是受环境好坏的左右吗?为什么我不能在自己内心当中生起一种能左右外物的力量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在的好坏,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别人对我好我也快乐,别人对我不好,我同样会快乐。
修行,其实就是一个由喧嚣走向至静的心路历程。我在工作当中会碰到许多问题,甚至别人会用不可理喻的态度来跟我们碰撞。我们有时被漠视,有时被反对,其实人人都是如此的。对一些人我会很抵触,有一些事情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但我必须去面对。当我抵触的时候,就观照自己:为什么会抵触,为什么会排斥,为什么不能接受呢?不断地与自己内心负面的状态直接对话,你会发现,原来困扰你、让你坐立不安的,竟是你自己的心。那么,原本无法面对的挂碍,一下子就消除了。
昨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有一个著名的主任医生阐述了他临床研究的一些心得。他是在大医院里给医生上课的,等于是医生的医生。他研究癌症有三十多年,就讲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癌细胞?他说,每个人身上每天都有癌细胞出现,癌细胞在我们身上就像种子,我们的身体就像土壤。如果说一粒种子种到土里去,土是干枯的,种子不可能发芽;如果土壤的温度、阳光、湿度刚好适合于种子的时候,种子就会成长、裂变,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当你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它地方去的时候,就算把肝切掉,也于事无补。
那么唯一能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你的身体里面没有癌细胞发育的土壤。那就要保持积极、乐观、阳光、清净的心态。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能乐观地去面对,要聆听身体的讯号:冷了添服;热了就脱掉。那个专家还说,医生没办法百分之百地把我们的病治好,只有三分之一是依靠外力的,三分之一要靠心情,另外三分之一要靠身体的自然调养。他还讲吃补品、做美容实际上没什么用的,因为健康和美是由内而外的。我觉得这跟佛教的思想大体一致。
还有一位医生讲过,一个人如果发了一次很大的脾气,生气所产生出来的有害细胞,要三个月的时间才会消失掉。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