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河口物语 l l 第七章 新娘子的柜子(1)

  那时三叔已由民兵转成红军,用乡下话说是当兵去了。与肖伯母的养子肖立红一起。肖伯母没生孩子,就收养了肖老大的大儿子。肖老大生了八个孩子,穷得没饭吃了。肖老太爹治蛇伤的秘方也传给了肖伯父,而没传给肖老大。由此两兄弟一直不和。再则,肖伯母又在村里当妇女主任,好事都摊在了肖伯父这里,没生孩子倒是天意。

  肖老大开始并不情愿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肖伯父。但想肖伯父的家庭条件不错,肖伯母一女流之辈还识得几个字,当上了干部,也许会给儿子一个好前景。而最终儿子仍是他的,是会亲亲爹亲娘的。肖老大的主意没打错。肖立红过来后,肖伯母非常疼爱,送他上学,然后又送去参军,当了兵。那时代当兵是年轻人最好的出处,也是每个年轻孩子的梦想。当了兵,就等于有了铁饭碗,退伍后有工作分配,还可留在部队考军校当军官,可谓前途无量。最起码是个公家人,吃国家粮。能把一个孩子培养成那样并不容易。

  参军也并非人人个个去得。一要家庭成分好,二要家有党员,三要工作积极,社会主义思想又红又专。肖立红是肖伯母的养子,条件成熟。三叔之所以去得了,是因祖母搁的本家亲戚起了作用,陈印堂的二儿子保亭,在故河口村当书记,三叔与他同着了姓,就当作他兄弟被提走了。由此三叔成了我们家的第一个公家人。

  现在正是鲜花盛开,蜜蜂嗡嗡飞舞的季节,在小镇听着蜜蜂飞舞的嗡嗡声,心会油然一股思乡的情绪。天鹅洲的三月,花朵蓬蓬,农舍门前一派温馨,农家厨房有醇香的鸡肉汤,农舍外有农人劳作的身影。油菜花金黄的遍山遍野,小麦须青葱得无边无际。三月的天鹅洲透彻的,似没人烟。三月的田间清淡辽阔的,随绿风吹拂,吹拂一个鲜为人知忧伤的人间,它在那里。于情于景中,我也很喜欢听大姑讲三叔。

  三叔来到这人间的季节,正是万物待生之际的三月。故河口待分队分田。三叔于分田前一刻,呱然落地。由此大姑说,三叔是他们姐妹兄弟中命最富贵的。一生下来就有田地,记了工分,有粮食分,有饭吃。

  三叔从小被家人称做王子,身材比父亲还高。读过几年书,当过几年民兵,十六岁就去当兵,二十六转业回来,在故河口镇分配了工作,然后娶妻生子,一生都很顺利。在部队里当的是食官,从来就没饿过哪怕一分钟的肚子。没有经历象大姑父亲二姑二叔那样坎坷饥饿的人生。农民之家算是出了个名副其实的公家人。

  父亲那一代人身材都高,长相也好。男的在一米八以上,女的在一米六以上。这都因祖母天生的美人坯子,高挑的身材,削瘦的脸膛,乌黑的头发。即使老了,身材也好,没有发胖,而且一头乌丝至死色不变。

  祖母洗头将那一头乌丝披散开,不仅漂亮,还迎着阳光,藏在村底,又是个老人,太出乎意料。从来祖母的头发都是卷一个毡,象从前大户人家的闺秀。祖母一直保持着大家闺秀的风范,那是祖传的一种基因。父亲三叔乃至大姑都遗传了这个基因。三叔更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

  只有二叔没有继承祖母的基因,似祖父。长像也最象祖父,个头敦实,性情憨厚。那时二叔已十八。祖母想给他说个媳妇结婚成家,也算免了一桩人生大事,只是一直未成。你说二叔绰号三两,人老实吧唧的,家又有一个狠老母友打卦,谁敢嫁?父亲要不是那上等的人才品貌,母亲能嫁过来吗?

  某日,余水国来祖母家看望他的大女儿余秋香,顺带来几丈布匹,交代余秋香给婆家的老小做身新衣服,问她在婆家过的可好?祖母在旁听着,生怕余秋香吐出她友打卦的恶来。余秋香对来看望她的父亲余水国说:“一切都还好,只是在此好孤单,想有个说话的伴,爹,俺家二叔子已到了结婚年龄,您在青苔村下替俺找个作伴的来?”

  祖母一听母亲的话,当场感动得稀烂,直捂着胸口,对外公说:你真是养了个好闺女,能娶着这样的好儿媳妇,是我前生修来的福分,也是章蓝前生修来的福分,我要积德感恩。也是从那时起,祖母不再对母亲百般刁难了。

  外公回青苔后,便在村下给二叔物色对象。村下有户人家姓许,与祖母同姓,家有四个闺女,大闺女在青苔村当妇人主任,二八年岁,待嫁闺中,长得漂亮,读过夜校,认得几个字,叫培秀。在外公心中,母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伴,然后还沾点小亲,远房的老表,算是娘家的人。(其实也不是沾亲而是沾邻,与我们的幺外祖父住隔壁几十年,俗说远亲还不如紧邻就是指这个状况的。)到一个家庭去做媳妇,不会受欺负,更不会受婆婆的气。最起码受了气,有个人说说,出出气。

  余水国是聪明人,早从余秋香的言语中听出她在婆家过的不太好,确实还很孤单。看那家的婆婆外号友打卦,该是多么策巴的一个人?难怪俺秋香到了陈家就只记得做事,连孩子也不晓得心疼的,原是压抑所致。只是人家许培秀瞧得中她家老实巴交的三两么?大家伙一直叫二叔三两,都不记得他真名了。二叔尽管没读一天书,却有个好听的书名:章松。这也缘于二叔是儿子。早前的女子没书名的多的去了。

  外公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个法子,就跟父亲商量来着。父亲听了也觉得好,于是两婿翁就如何怎样的策划好了……

  父亲那时每年春上都要到青苔村演出二场。每次去,都是村干部招待,许培秀也在其中。那次去了,有个村干部就对她说:“许主任,我们去看看你的伯伯大人,今天他要来演出呢?”许培秀甩着那两把长长的辫子,挺了挺那高挑的个儿,昂了昂那坚挺的胸脯,扬了扬那高傲的头说:“谁是我的伯伯大人?谁要来这里演出?跑大堂的,关我啥事?”那干部就说:“许培秀,不是我说,他若真成了你伯伯大人,可是你福气。你看他戏唱得多好,待人多好,处事多好,现在大家庭有那一个当家人照着多好,你做弟媳妇的只管在那歇荫纳凉,几多美?”许培秀一听,咯咯大笑:“你们真是会开玩笑,谁是我的伯伯大人,我才不要当他的弟媳妇。哪个三两,青苔村的都晓得,就是个半木头墩子,要是陈章蓝,还可考虑考虑,只是他早成家了啊。”那干部一听,简直荒唐,忙对许培秀道歉:“那样的玩笑开不得,开不得。”

  实话说,许培秀喜欢看陈章蓝的戏,也喜欢他的人。但她知他是自己一个亲戚的男人。若去了他家,每天能够看到他,亦是不错的人生。许培秀望着台上唱戏的陈章蓝这样想。但这只不过一念间,压根底就没多歇一秒。

  俗话说覆水难收,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难。不多久,青苔村的人都知道许培秀是陈章蓝的弟媳妇了。父亲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都有人来约许培秀。那时看戏是人们最大的欢乐,为看一场戏,可跑几十里路远。六七个一伙,看到天很晚才回,唱的也到夜深才收,夜宿路冻的,感冒了也不晓得。并非很美好的事儿。无论哪个看戏的一来就对许培秀说:“看你伯伯大人唱戏去,帮我们谋个好地儿,你那伯伯大人好风姿?”许培秀尽管一再声明,唱大戏的某某并不是她的伯伯大人,戏可以一起看,但话不能乱说云云。但人们就是说惯了,嘴里说不乱说不乱说,可到时候还是一样乱说。

  一些时日过去,人们真以为许培秀就是半木头墩子三两的媳妇子。外公乘机带着二叔与父亲一起到许培秀家去给二叔求亲。

  许培秀的父母是青苔村老实本分的农民,见着余水国来给女儿说媒,喜得不得了。因为余水国大小也是青苔村下的一个人物,还不说是给他女婿家做弟媳,同着秋香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屋檐下做人,可是伴了娘家的亲,有何不好?外面还有陈章蓝那等见过世面的人物扛着,有何不好?主要是秋香是个好姑娘,能与她做妯娌可是一世的福。再说三两虽然人有些木纳,但不傻不呆,性子温厚,虽长得不似他大哥玉树临风,清秀美貌,但凡男子要那等清秀美貌干吗?农村的,只要身体结实武敦,有劳力就是了,种田可比不得唱戏,人性老实,还由着自己当家作主,有啥不好?

  许培秀的父母实说很中意这桩亲。父亲亦乘机当着许培秀的面对她父母表示,许培秀若是到了他们家,决不会受任何欺负,他做大哥的也由不得别人来欺负,外面什么事儿,他都会顶下来,她只管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是,那一大家子丝毫也不用她管。一边说还一边对许培秀说:“俗说人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三两是个老实人,你若嫁给他,你们的家就是你的天下,可比你的秋香姐还幸福。”云云。

  许培秀的父母比长比短的好说歹说,许培秀就是不答应,弄得大家好不难看。最后外公与父亲二叔都失去了希望,她却答应到家去看看后再议。这一看不打紧,正好看见一屋子的拖油瓶罐,死不动的陈千岁,嘴不停的友打卦,和那说不出有多别扭而弱不禁风的柴房。心都寒了,腰也冷了,死活也不肯了。

  许培秀是青苔镇梅令狐村的妇女主任,见过些场面,处世比较圆润,头脑比较机灵,思想比较开放,也没有母亲那样火热单纯的爱情。看着父亲与外公的面子,没有硬死的拒绝,而是提了两个条件,一要去了就分家,二要分个土墙房,达到这两条就嫁过去,否则的话,甭想。

评论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不错的书啊


  • 我说的 不会 错的 。 另外,你这小说直接写《故河口》好,即便是加个故事,从读者的角度感觉上多有矮化~


    麋鹿美丽 作者

    回复 @林继明: 嗯是滴。谢谢林老师。往后就叫,故河口


  • 物语是日本某个幕僚时代的民间传奇,但是无论如何是日本的专用名词,你这部书写得很不错,也大致属于传统文学,用错书名可惜了。我很直爽的~


    麋鹿美丽 作者

    回复 @林继明: 弱弱的问林老师个问题:文学应该是没有界限的吧?文学体裁是不分时间期限与国界的吧? 私下被林老师这一提,困惑的


    回复 @麋鹿美丽: 文学体裁是随便用,就这么几种,物语是单指日本某幕府时期的题材叫法,它不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方法,而是那么叫法,好像物语是民间口传口而来的某段时期有关日本幕府的传奇故事。 中国对应的词叫故事,就像烹饪在日本的对应词叫料理。


    回复 @麋鹿美丽: 我直爽的跟你提出来,不用跟我讨论对错,那是你的事情,就怕别人不说透着笑~


    麋鹿美丽 作者

    回复 @林继明: 谢谢林老师,就是喜欢物语这个词,没想那么多哈!就叫故河口,也未尝不可。


    麋鹿美丽 作者

    回复 @林继明: 紫式部说:物语应该写真实,即使虚构的部分也应该包括真实……就是写实,非虚构!物哀之美!


  • 你这部小说名字起的内啥~,【物语】是单指日本一种小说题材,而且有具体时期所范围,不是日本所有小说都叫物语,就好比,我们现在指中世纪是有特指的,而且还得是欧洲,中国古代某个年代你说是中世纪,就滑稽了。中国的故事写成物语,好比你说中国料理一样~


    麋鹿美丽 作者

    回复 @林继明: 回复 @林继明: 林老师真是博大精深啊!这个还真没深究的,确有崇洋媚外之嫌哈。我理解物语为写实,既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