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先生这个人了不得,他很真。但如果就学问来说,我从熊先生处得到印证,但不像早
年从梁漱溟先生欧阳竞无先生能引起我的问题、我的思想。我接触熊先生的时候,我的
思想方向已经定了,所以熊先生所讲的,我没有什么阻碍。後来我便开始教大学,大概
三十多岁思想方面就定了。当然写的文章後来便写多了。不过虽定,知识总是积累。现
在我还是觉得,如果肯读书,肯用心,大概每天早上还有一点发明,早上总是清明,好
像思想的力量还未完全衰,但是方向则没有改变。
大概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哲学的问题,站在正面的,我的见解都已经决定的。现在我
想的(145)是什么东西呢?最近这一两年,我在想反面的东西。这两面,在形而上学
上,我已经解决了,但在现实世界还未有解决的,就是罪恶的问题。罪恶的问题还要重
新再想。罪恶的问题不完全可以就形而上的哲学理想讲,哲学理想上讲这个不成问题,
但要配上现实的事实。对於罪恶的现象,在西方的哲学家,讲得都不很够,佛家对这问
题比较深入,宋明儒学家有很多见解,以罪恶是消极性的。罪恶也不止在外面,也在我
自己的身上,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罪恶。要把罪恶的东西认明白,才能够超出罪恶,只
是认明白善还不行。宋明儒者较先秦儒家更能认识罪恶这个东西。佛学里天台宗对罪恶
认识得比一般佛学深,一般的佛学比西方基督教深。要照见罪恶,不完全是客观的理解
,还要带一点佛学的精神,要多一点悲悯的情感配上去来照,不然把罪恶的世界完全暴
露出来,这个也不得了,会把人害了。如果悲悯情感不够,知道了罪恶,谈起来,就好
像许多张牙舞爪的,会吃人的东西,所以要先学一个修养的工夫。假定我以後还有时间
下工夫研究,可能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原载於六十八年二月十二日香港华侨人文周刊,转载於鹅湖46期)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看到您笔下的乡野,共鸣感十足!因为我现在正在我的家乡收秋季果实――玉米和花生!感谢葛老师的推荐,也感谢您的分享!越读越喜欢!
读了第一章,很喜欢,我会好好拜读的!对于一个对于文字有洁癖的人,我真心感谢您带来此书来华文!(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