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情怯(19)
第二天一大早,睡眼朦胧的莫求安和李布宁来到婚姻登记处,没想到登记处已排起了长队。与以往排队购物或参观的焦虑不同,李布宁的心却出奇的平静,她甚至希望队伍更长一些,最好长到今天轮不到自己。这个可笑的想法一出现,她又生怕被别人看出来。她瞅了一眼身边的莫求安,忽然觉得有些生疏,一想到一出去这个大厅,自己就被一纸婚书和身边这个男人连在一起了,她很后悔之前没有和他一起去看一次博物馆。
她记起了她妈妈以前的一位同事的事来了。有一天晩上,妈妈的一位女同事来串门聊天,聊着聊着这位同事就哭了。原来,刚登记结婚不久,她和丈夫去省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很大,藏品很丰富,这对于学历史的她来说,仿佛是采矿者发现了丰富的矿藏,她非常兴奋,经常拿出手机拍照。一开始,她丈夫很配合,她拍照,他帮拿包包。慢慢地,却显出不耐烦的一面来,到后来,竟嘲讽她,说她没有辨别能力,见什么拍什么。以至走出博物馆馆时,两人都气乎乎的了。更悲剧的是后来发生的事,回到家后,由于太累,他们一躺下就都不愿起来。她催促他起来做饭,他却说,都是你白白浪费了时间,都是你把人折腾得如此疲惫,应该是你做饭。她一听,急了:“你算什么爷们,这点责任都不愿意扛,我不跟你过了。”没想到她的丈夫火冒三丈,把她从床上拉起来,一巴掌就扇过去。一气之下,她就和他离了婚。临走,她说了一句让李布宁现在想起还害怕的话:“失节事小,失宠事大”。
一想到这个事,李布宁愈发希望慢一点,慢一点。
莫求安却显得有些焦急,不时跑到队伍的前面观察,他希望工作人员的动作能快一点。这个时候的莫求安,仿佛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要尽快承担起法律赋予他的神圣责任,照顾好眼前这个早已心心相印的女人。他突然觉得昨晚的忧虑是多么可笑,作为男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照顾女人的责任。
上午快到下班的时候,终于轮到他们了,工作人员也许是太累了,在确定他俩不是三代以内的血亲后,马上给表格他们填了。李布宁拿着表格,半天不动笔。莫求安看见李布宁不吭声,也不动笔,急忙靠近轻搂着她说:“布宁,你不舒服吗?”李布宁说:“没有。我原以为登记结婚是很神圣的事,应该有隆重的的仪式,没有想到是如此的简单。”
原来,李布宁现在担心的是如此简单的登记方式难以承载两个相亲相爱的人的感情。之前她想象,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应该像那些教堂里的神父一样,分别询问准备结婚的男女,是否愿意与对方艰苦与共,生死相依,然后是宣誓,最后才签发婚书。可眼前,却是如此的简单,只填一个简单的表格,好像写一个商品介绍一样。太简单了,靠谱吗?
莫求安回答说:“我们人太多了,他们哪有那么多时间搞什么仪式呢。我们以后在婚礼上补回来吧。”
工作人员看见他俩磨磨蹭蹭的样子,就催促他们:“你们快点,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呢。”
最后,李布宁好像很不情愿地在表格的右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拿着红彤彤的结婚证书走出大厅,莫求安异常兴奋。马上给他爸爸打电话:“爸爸,我们领到结婚证了。”挂了电话,他转身对李布宁说:“布宁,你也向家里报个喜吧。”
只见李布宁慢慢地从包里拿出手机,拨通电话后轻轻地说:“妈妈,我们今天领到结婚证了。”说完,一行眼泪倏然滑落。
话说莫求安家里得知他已经和李布宁登记结婚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他们早就盼望着这个好消息了。李布宁美丽大方,知书识礼,第一次与其他同学一起来家里玩的时候,她对奶奶嘘寒问暖,一下子,莫求安的奶奶和妈妈就喜欢上了她。后来,每次莫求安回家,他奶奶都要问,那个李布宁什么时候再来我们家呢?
紧接着,莫求安家里开始张罗他们的婚事了。莫念慈和张瑞珍拿着孩子的生辰八字一起到市里最有名的“百福堂”选日子。到了“百福堂”,莫念慈恭恭敬敬地把“八字”呈给堂主张大师,然后退到一旁紧张地恭候。只见张大师展开后细细端详,然后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来捏去,几分钟后,张大师眉舒目展,慈颜尽开。莫念慈一看这表情,紧绷的神经始得松弛,但他还是未能完全放松,紧张地问:“张大师,情况如何?”张大师笑着回答:“我看过的夫妻八字数以万计,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般配的命。夫妻之间相生相旺,而且,女方非常益于主家,一旦入室,必是丁财两旺。婚礼宜定在10月1日举行。”莫念慈和张瑞珍一听,立即眉开眼笑,连连叩首感谢张大师后笑着回去了。
当李布宁的妈妈笑着把女儿已登记结婚的消息告诉李逢时时,没想到,李逢时是一声长叹:“哎,知道了!”邱迎春一看苗头不对,低声问:“你怎么了,孩子成家了,难道你不高兴吗?”
李逢时说:“我怎么高兴得起来呢?孩子远嫁千里之外,她从小又娇生惯养,万一她因持家不当遭人家欺负怎么办?我们又不能及时帮助她”。
邱迎春顿时也紧张起来,是啊,李布宁在家里太受宠爱了。父母视其为心头宝,爷爷奶奶视其为掌中珠,家里没有让她做过任何家务,而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如果孩子提出要星星要月亮,说不定也要想办法满足呢。但这样爱孩子,能怪谁呢?有哪一个家庭不是如此宠爱的?独生子女是家庭之塔中的塔尖,是家庭中未来的唯一希望,即使是镶金嵌玉爱她护她也不过分啊!
邱迎春此时又后悔当初放弃生二胎了,她是少数民族,按当时的政策可以生第二胎。李布宁四岁那年,她申请领了准生证。正准备要孩子时,组织找李逢时谈话了,说组织已把他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如果生二胎,有可能影响其前途。另外,当时喊得震天响的口号“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也使他们觉得公职人员应当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在集体主义思想左右着每一个人的年代,谁都会毫不犹豫地相信组织,服从组织,于是,他们放弃了生二胎的计划。
邱迎春想,如果当初不放弃二胎,那么,他们现在还有一个孩子陪伴着。最关键的是,他们当初不可能如此宠爱李布宁,李布宁的能力就会强很多,她就能自如地应付各种家务,她就不会被人欺负。邱迎春有点埋怨组织了。
夫妻俩默默无言了半天。沉默中,李逢时翻出李布宁的成长相冊,一页一页地翻看,每看一页,都端详良久,他需要回味拍照时生动的故事情节,以解其闷。邱迎春则打开QQ空间查看李布宁的相册和留言。当她看到李布宁身穿婚纱的外景照时,瞬间就被李布宁的优雅与艳丽惊住了。她马上叫李逢时过来看,李逢时一看女儿优雅从容的笑容,郁闷的心境顿时开朗起来。他指示邱迎春:“请呼叫布宁视频对话,我们要好好祝福她。”
给你点个赞,欢迎回访本人拙作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好!下周继续发!
离开故乡,接触新的人,新的事。这些环境反过来又成就了新的人生经验。多年之后,这些新的经验如何与旧的人生结合在一起呢?其实不仅仅是过年情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