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表妹足足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仔细地打扮自己,不多时又拿出崇拜偶像的照片让我欣赏。相片中是个稚嫩的男生,据说是初中生眼中的帅哥。随后,听表妹一席话,也觉得颇有道理:如果他没有成功只是帅气,自己不会认识他,更不会崇拜他;但如果他仅是成功而不帅气,她也不愿意去了解和喜爱他。表面上看来这确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也还记得曾看到亚运会上评选出十二金叉,各大校园里脱颖而出的校花校草,现在各行各业好似都要拼出个相貌来方可是正途。于是乎,相貌之美提上日程,升华到唯美论英雄,唯美论才学。
对外貌美的追求诚然是好,也是人类进步,社会丰足之后的必然产物。所不同的是,现如今的我们并非是对美的爱惜,而仅是对美的消费。
慢慢地,“逐美”成了一种时尚。长相可嘉,总是会得到较多的关注,甚至成为面试、就业、成功的有利条件。
然而,除了一副臭皮囊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更多的东西才使得我们成为人。历史上,更有不少大人物,他们用不卑不亢的生命书写着真正的美丽和实学,像齐国大夫晏子、西晋的大文学家左思,甚至是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不过,现在倒是觉得替他们庆幸,因为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并没有用美丑定英雄,如此他们才有了施展能力的余地。不知换做现今的社会他们是否还有机会,亦或者是被逼去整容。
这是一个为了美丽而疯狂的时代,看到一个女孩子艰辛奋斗,却还要通过整容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却不幸死在手术台上。如何不让人惋惜。追求美丽,相信是时代和文明进步的一项标志,但是无限制的逐美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气候形成需要时间,其改变和改良更需要时间。不禁想到一则小故事,几千年前,咱们伟大的祖先——黄帝,他为了改善民风,毅然娶了世间最丑的女子嫫母为妻。这份胸怀和智慧怕是无人能及了。
不知道,几千年走过之后,我们中是否还有如此气魄,只怕是连追随古人的勇气都要渐渐地遗忘。
雨
2011
《家乡》——《师恩》里记录的是自己童年恩师,一直想刻写颜老师的形象,落笔时,记忆里却只剩下几个片段。 小时候受伤后用了三年时间我才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站立行走,庆幸那三年能够遇到颜老师。她总讲我是个心思敏感而细腻的孩子,若没有她三年呵护,怕是自己会躲在角落里哭啼自卑地长大。
为什么不特批家长跟下病危通知的孩子在一起呢,会不会真的有起死回生的意外疗效?见国外媒体时有报道过类似事件。
回复 @格是格非: 希望将来可以,但除了医生、医院设施改善,患者家属也需要提高医学常识的认识和谦虚态度,否则不利于起到关怀和心理护理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治疗。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