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媒体上一连报道的医疗事件,逐渐地自己也麻痹了,难道我们当真是魔鬼,处处行恶而不自知。
相信医患关系自古有之,中外世界各地皆有之,但是为什么偏偏在中国,偏偏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矛盾加剧,甚至恶化到人人谈而色变的严重程度。思考,为什么现在的我们懂得了去看、去听,却忘记了思考。偌大一片国土,聪明的能人志士看不到她的希望,只能把美好的憧憬寄予给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因为那里至少医疗教育得到了保障。
心疼这片大地,在童话故事里看到紫云星被自己的孩子们抛弃我会痛心哭啼,可是每每看到祖国呼唤自己的孩子却是没有太多的眼泪。
记得前不久有家医院,出现了医院暴力情况,据说还是家有名的医院,正因为有名才可以登上头版头条,不然准又是石沉大海、无人问津。不幸的是,这点曝光怕仅仅是冰山一角。听基层工作的同学们讲,他们支持自己的院长,因为很少有院长不是明哲保身,更甚至会带领全院人员为他人下跪,而他们的院长却是敢站出来喊一声,无论如何不能让医护人员受伤。有次出现状况,竟然同意他们可以不穿白大褂上班。听至此,自己都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同情了。
多少次在信息上看见自己的同仁被刀砍伤砍死的惨象,多少次听闻有哪名医生被殴打致残,甚至祸及家人,又闻之某个医院的大夫因为不慎犯错,最终无法再承受心灵与社会舆论的压力选择自杀终结。这些或许都是不为人知的情况,因为这些不需要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
心口瑟瑟发寒。犹记得同窗五年的本科好友,一个柔弱的姑娘竟然厉声说道,谁怕谁,大不了脱去白大褂,以暴制暴,我也会!
医患关系中一次次出现的血腥场面,到底是谁的错误?或许是贫困,是医德,也或许是不解,等等。
再次想起前些日子,那则“八角钱”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神奇报道,当时可算是轰动一时,引起整个世界一片叫好,其实作为年轻医生的我们也不禁想欢呼,我们也恨极了医药费用昂贵。坦白地讲,作为医生的我们也是轻易不敢生病,因为我们自己也医治不起自己的病,甚至家中亲人有病,我们还常常要集体募捐。
后来,才听说“八角钱”事件仍有后文,是极个别有心人的追踪报道。小朋友最终还是进行了手术治疗,方才根治了疾病。但,此后续事件或许只有医学界知祥。因为,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日,大家追求的多是耳目的刺激。
当然也有暖心的情况,那名家长主动向医院及医生道歉承认了错误。可是媒体呢?相信仅他一个家长是不能够操作起这么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是悲是喜,是谬是误,是正义还是邪恶,好像都可以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握着如此重要的工具,为什么不能够做到谨言慎言?!
《家乡》——《师恩》里记录的是自己童年恩师,一直想刻写颜老师的形象,落笔时,记忆里却只剩下几个片段。 小时候受伤后用了三年时间我才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站立行走,庆幸那三年能够遇到颜老师。她总讲我是个心思敏感而细腻的孩子,若没有她三年呵护,怕是自己会躲在角落里哭啼自卑地长大。
为什么不特批家长跟下病危通知的孩子在一起呢,会不会真的有起死回生的意外疗效?见国外媒体时有报道过类似事件。
回复 @格是格非: 希望将来可以,但除了医生、医院设施改善,患者家属也需要提高医学常识的认识和谦虚态度,否则不利于起到关怀和心理护理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治疗。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