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在中国有个奇特的现象,绝大多数人憎恨医生。由此,间隔数周、数日便会上演几场惊悚片。一个医生,一位年轻的母亲身上挨28刀,刀刀见血;一名护士,一个美丽的妈妈,惨痛地身首异处;一条汉子,一位慈爱的父亲,血肉模糊、面目全非。若理解无误,这些应非自杀、也不属自然死亡,随后,便是换来一片叫好声,甚至诅咒医生的家庭全体陪葬;幽默的是,持刀行凶者竟全是“无辜”的精神病患者?

  话说,近日南京几位政府高层的精神病患者正奔忙着让一名被他们打瘫的护士恶名远扬。自然,相信他们有这个实力。

  另一方面,谁叫广大群众憎恨医生呢。些许年间“杀人凶手”这个词汇已经通过“特效手法”稳稳地用到医护人员身上,而且在民间还得到预期的广泛流传,以及根深蒂固的仇恨。

  另则,条条“精密”的医疗法律不仅为我国衍生出另一类职业——“医闹”,填补了世界空白;更为不少人士提供了就业、生财之道。此一举两得,却是只有特色法律尚可发挥作用。再例如“无过错赔偿”的法律条例,全面体现人道主义,安抚了患者及家属的脆弱心灵,也再次证明法律不能仅为了客观事实而存在,不能仅体现公正公平,更要为了终结的和谐目标。

  说实话,医生所做的医嘱,哪怕是结果有误,其本意也是希望对疾病的改善,挽救生命。但是每个药物和决断用到个人身上可能均存在个体差异,又或者存在致命危险,甚至完全无法预知。而对于生命末期的患者,目前的医学确实起不到任何挽回作用。

  大声对着医护人员呼喊“杀人凶手”;仿佛救火人员不能够扑灭大火,便要让他们偿命!

  甚至因为床位问题,手脚并用地辱没医护人员,还热切地期盼着要株连九族。

  对啊,只有在人民和国家需要你的时候,才可以大力宣传和赞扬,才可以把你捧到天上,化身为白衣天使;然而在不紧急需要的时候,你只能去扮演魔鬼的角色,甚至要莫名地扛起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也请有血肉的人看一看:这些不是闹剧,是一个接一个无力呼救的惨案,是一例例血淋淋的致命伤口。

  你们憎恨医药贵,特别是药品价格高,是一个医生能够决定的吗?普通的挂号费仅有几毛钱,几毛钱价值的医生又能够决断什么!甚至让全国的医生全体停职,恐怕也不会左右药物的价格吧。从一种药品生产、出厂,最后到患者手中,中间经历了多少环节。问题没法解决却是要把愤怒宣泄到几名医生身上。从上了年纪的老大夫,到患有癌症、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年医生,再到上岗工作不久的女医师(她的孩子或许才刚刚学会叫妈妈),甚至是怀有美好梦想的医学生,一刀刀捅下来,当真是覆盖全面,囊括了整个医疗层次。如果还不够解恨,还可以到学校去,拿起你们的匕首,那里有一批批的医学生,我们就在医院和学校里等着!这样甚至可以把整个医疗界都端了。等全部杀光了,还可以通过降低高考分数线的方式大势招录新学员,迎接下一轮的悲剧!

  看着这段时间一次又一次血染的白衣,看到一位又一位血泊中的战友;紧接着又看到全社会65%对杀人事件的笑声,扭曲狰狞的笑脸。错在哪里?从缝肛门事件(实为助产士好心缝扎出血的痔疮),到几毛钱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事件(开塞露仅是暂时缓解症状,最终还是做了手术治疗),到护士扇耳光扇死婴儿事件(实为媒体使用反复重放和快放视频的特效方式,将护士观察麻醉患儿一次轻拍面颊观其反应的动作伪制而成),再到温箱烤死婴儿(实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类烫伤样综合症),每一则故事中医生都该是千刀万剐!?……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医疗界道德沦丧!

  这不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年代,中国人的劣根性便是看热闹,就是跟风,就是以讹传讹,就是相信迷信胜过真理,就是相信聚众闹事的力量强过法律法规,就是相信金钱可以摆平一切。

  所以媒体才可以抓住大众的喜好,所以才可以将许多报道均演变成“烂尾工程”。大家只关注各个新闻的标题,给自己的生活添点谈资!后续故事任其发展,冤枉、可悲、可伶,均无关己事。

  相信“三人成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当有一个人告诉你医院里养着一只老虎,你或许不信;但第二个人继续向你证实老虎存在时,你可能便开始怀疑;到了第三个人,他真真切切地告诉你医院里确实养着老虎时,怕是你当真害怕了,也完全相信了。

  医院里果真养着老虎!事实上,那里最后只剩下几只惊恐异常的小猫!

  2014

评论
  • 钥悦媛媛 作者

    《家乡》——《师恩》里记录的是自己童年恩师,一直想刻写颜老师的形象,落笔时,记忆里却只剩下几个片段。 小时候受伤后用了三年时间我才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站立行走,庆幸那三年能够遇到颜老师。她总讲我是个心思敏感而细腻的孩子,若没有她三年呵护,怕是自己会躲在角落里哭啼自卑地长大。


  • 为什么不特批家长跟下病危通知的孩子在一起呢,会不会真的有起死回生的意外疗效?见国外媒体时有报道过类似事件。


    钥悦媛媛 作者

    回复 @格是格非: 希望将来可以,但除了医生、医院设施改善,患者家属也需要提高医学常识的认识和谦虚态度,否则不利于起到关怀和心理护理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治疗。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