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我们医疗行业,从大范围全国,到小范围省市,甚至是个体医院都在争相赛选“最美者”;另一面,老同学他们也在忙于教育行列里的“最美者”,还有家乡市府部门里的同学也在参与他们行道里的“最美者”。一时间最美者遍地开花。
然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疲于准备各种材料,待一切尘埃落定,却多又对最美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是嗤之以鼻,自然,也不乏羡慕嫉妒恨之嫌;对于太过凄美的“最美者”也仅是一声赞叹,然后是一息同情。
选拔最美者,为的是让最美者得到鼓励、认可和安慰,对于大众亦可起到激励、效仿之效应。然,若选拔有失公允,过于急功近利,不仅偏颇,亦丧人心。
就如医者中最美乡村医生,多数是对穷人不收诊金,甚至赠衣施药,最后落得清贫不堪,度日艰难。如此嘉奖,先不论医术如何,就凭这穷困之境,怕是也让多数有才之士望而却步。若是贫困到妻儿不养、父母不孝,又如何谈得人生大义、抱负雄心。
若是仅能够活得衣衫破烂、举步维艰,即便是内心纯净,让人望着最多是心生怜悯敬佩,怕是论学习,则是要斟酌再三。人活一世,多是为了追求美好,却不是为了追求凄苦。这是人性和自然规律使然。
闻得国外医者,尤其是大有所成者,多数收入可观,他们不仅时刻在提高医术,接济穷人,更甚者拿出自己的收入创办自己的实验室,让多余的精力和才华用于科研创新和进步;如此才是对于整个人类及世界尽到自己最大的贡献。
中国最美的乡村医生,也不是否定他们的美丽,只是若仅论美丽心灵自是当之无愧,但是再安以医生之名,怕是就极大的不公;认真劳作者不美?为患者忘记一日三餐者不美?为科研埋头专研者不美?
评价这一秤砣,公允、理性、客观。
最美,无形中,也默默打消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最美”二字还是需谨用慎用。
《家乡》——《师恩》里记录的是自己童年恩师,一直想刻写颜老师的形象,落笔时,记忆里却只剩下几个片段。 小时候受伤后用了三年时间我才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站立行走,庆幸那三年能够遇到颜老师。她总讲我是个心思敏感而细腻的孩子,若没有她三年呵护,怕是自己会躲在角落里哭啼自卑地长大。
为什么不特批家长跟下病危通知的孩子在一起呢,会不会真的有起死回生的意外疗效?见国外媒体时有报道过类似事件。
回复 @格是格非: 希望将来可以,但除了医生、医院设施改善,患者家属也需要提高医学常识的认识和谦虚态度,否则不利于起到关怀和心理护理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治疗。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