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凤凰涅槃

  题记:把生活想象的太好你会跌得很重,把生活想得太糟你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詹姆斯.卡梅隆

  

  第1章​ 初出茅庐

  2000年世纪之交,付小雅警校毕业,赶上大学生安排工作的末班车,顺利地被分配到家乡的县公安局工作。而且是刑警队,这倒符合她干练的性格。这一年,她21岁。

  但她性格中更多的是忧郁,及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作为刑警,这可能是她的弱项和短板。

  当初报考警校,源于付小雅对警察这份职业的崇尚,身材纤细,长发垂肩的淑女毅然决然选择了警察这个充满荣光和神秘的职业。

  上班第一天,付小雅坐在属于自己的办公桌前,凝视窗外,准备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前程,可是,凳子还没有暖热,刑警大队李合新大队长敲了一下她的桌面,用不容质疑的语气说:“跟我去专案组,马上。”

  昨天中午,田庄乡小屯村发生了一桩命案,一名32岁的男子被人投毒致死,犯罪嫌疑人已抓获到案,是个16岁的少女。

  田庄乡小屯村临近乡镇,距离县城大约15公里,一条公路直达县城,因交通通畅,经济在全县21个乡镇中属于中等偏上,村民生活相对富裕。

  专案组设置在小屯村村委会的大院里,6间坐北朝南的平房,3间西屋,3间东屋,像一个农家大院,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农家大院,只是大批警察,而且是便衣警察的到来,使原本普通的村委会大院立刻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刑警队长,中队长正在召开案情分析研究会。付小雅看到犯罪嫌疑人聂玲花时,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那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女,今年刚刚十六岁,却没有一个花季少女的天真烂漫,目光是呆滞的,脸上有的是与她的年龄不相称的沧桑与迷茫。付小雅还无法将她与一起命案的犯罪嫌疑人联系起来。十六岁,花一样的年龄,怎么能与命案的犯罪嫌疑人联系起来呢?16岁的自己在干什么呢?

  付小雅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自己16岁的斑斓年华。

  16岁那年,她刚上高中一年级,是县城的重点高中,每天爸爸骑车接送她上学,陪她说笑,爸爸会看着她走进校门才转身离开。放学时,一出校门,远远就看见爸爸在学校对面站着,心里是无可名状的开心和踏实。有一天,她一走进校门,班里最帅的那个男生站在那里,远远看着她,无法形容的坏笑,看她的眼神就像看一个长不大的小姑娘,那一刻,少女春心懵懂。放学时,坐在爸爸身后,第一次有了不踏实的感觉。

  “爸爸,以后我自己骑车上学好不好?”她试探着对爸爸说,她一向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呢?”爸爸一向是那么民主。

  “因为我长大了。”她不再向爸爸撒娇。

  “好吧。”爸爸一向那么宠爱她。

  在以后的高中生活中,小雅开始自己骑自行车上下学,那种像风一样自由的感觉环绕着她,长发随风飘舞,她觉得自己真的飞起来了。

  和所有俗套的故事一样,多年以后她才知道,爸爸尊重她的意愿,不再送她上下学,但一直远远跟在她的身后 ,确保她的安全。但这是真的,付小雅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关爱,来源于爸爸对自己无私的爱。

  “队长叫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帅气的刘锋走进来,低声对小雅说。

  来到队长办公室,只有王合新大队长一人在办公桌前坐着,面前一沓材料,看来前期已做了很多工作。

  “因为犯罪嫌疑人是女的,而且还是未成年人,咱们刑警队女同志又少,所以 这次你的工作任务很重。”王大队长开门见山,直接将担子压给了付小雅。

  “没问题,王大队,你安排工作吧,保证完成任务。”付小雅的激情却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

  “第一,看管犯罪嫌疑人,确保她的安全,不能出事。第二,和她谈话聊天,慢慢突破她的心理防线。我们已研究了详细的审讯策略,在等一些关键的证据,审讯方面你不能急躁,听从安排。一会你去看管聂玲花,记住,只聊天,聊家常,不要涉及案情。先看看这些材料再去。”王大队下了命令。

  付小雅认真阅读王大队面前的那些材料,对本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被害人名叫聂军涛,今年32岁,眉清目秀,在农村属于很出众的人,妻子是很本份的一个人,儿子5岁。昨天中午吃过饭后出现中毒迹象,下午送到医院不治身亡。经法医鉴定,死者系毒鼠强中毒死亡。

  经调查,聂军涛与聂玲花家是邻居,当天上午,有邻居证明只有聂玲花去过聂军涛家。最主要的是在聂玲花家已找到毒鼠强。相关证据都在进一步调取中。

  案件不复杂,证据很充分。

  下一步,就是嫌疑人的口供了,而且,最关键的作案动机是什么呢?

  付小雅再次走进关押聂玲花的房间,刘锋就出去了。付小雅开始认真打量聂玲花,她多像一个邻家小妹,如果不是这样特殊的场合,特殊的身份,付小雅一定会握住她的手,问问她的学习成绩,问她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样的裙子。现在,付小雅关闭了自己情感的大门,她知道,自己是刑警,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慎重,尽管只是聊天。

  聂玲花蹲在房间的角落里,充满敌意地看着付小雅,“坐这里吧 。”付小雅指指桌前的凳子。聂玲花面无表情地坐下了,付小雅坐在她的对面。

  “你叫什么名字?”

  无语。

  “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

  “有两个弟弟。” 这次聂玲花开始回答,但声音很小。

  “在家里需要干很多活吗?”

  听到这句话,聂玲花抬起了头,也许很少有人如此关心问这类问题吧。“嗯,很多很多,家里的,地里的,都要干。”

  “家里谁最心疼你呢?”付小雅一直循循善诱地拉家长。

  “没有人心疼我。”聂玲花嗫嚅着说,声音低的几乎听不见,但小雅听见了。

  “你和聂军涛什么关系?”付小雅忘了纪律,脱口而出。

  聂玲花抬起了头,半是惊恐,半是兴奋,本来呆滞的目光开始有了精神。聂玲花有了敌意,有了防范意识。然后她再次陷入沉默模式。

  付小雅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她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太自以为是,太急功近利。

  付小雅站在队长的面前,心里很羞愧,无地自容,刚参加工作,就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这是杀人案,一句话就可能决定案件的成败,她竟然让嫌疑人牢固树立了防范意识,让审讯工作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王大队并没有再批评付小雅,他知道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他会给新同志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成长。

  队长的理解和宽容让付小雅更加无地自容,她第一次认真反思自己,从前的聪明自信都哪里去了呢?自己在警校学的知识都哪里去了呢?求学多年,终于走上了工作位,正是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时候,可是自己为什么如此年轻气盛?为什么如此沉不住气?

  付小雅暂时到办公室负责整理材料工作,这是宽容,也算是小小的惩罚。借此机会,她也正好静下心来,开始学会思考。

  审讯工作开始进行,外围的调查取证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一路人马在村里进行走访,一路人马在送检,最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审讯上。虽然审讯工作被付小雅捣乱了一下,但王大队还是有信心能攻克这道难关的,有了付小雅的教训,王大队更加严密地安排部署审讯工作,按照预定的审讯方案,让刑警队员分批分次地进行审讯,一点点瓦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当晚11点,刘锋向王大队汇报,嫌疑人开始情绪出现波动,变得急躁,不安,开始和侦查员交流,看来胜利在望。王大队点点头,说:“按照审讯方案继续进行。”凌晨1点,大院里无人休息,大家都按照队长的安排有序展开工作,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激动的,也许很快,犯罪嫌疑人就能突破,案件就能顺利侦破。真是让人期待。

  凌晨两点,付小雅还在看那些已调查的材料,她在思考,思考案件本身,思考自己的失误,思考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虽然她没能再次参与审讯,但她一刻也没有休息,她不能,她不敢。责任如此,性格如此。但她知道,她能做的也许只是思考,总结。她不能给领导添乱,不能给队伍添乱,这是案件,人命关天的案件。案件能否侦破,关系到一个死去的灵魂能否安息,关系到一方百姓能否人心稳定,关系到刑警队的同志们要日夜奋战到何时。自己该做什么才是对的,才是有用的呢。付小雅一直在轻轻地问自己。就在这时,刘锋急促敲门:“快快,小雅,快到审讯室,聂玲花出事了。”

  付小雅一把就开了门,急切地问:“怎么了?”刘锋说:“聂玲花发病了。快走。”两个快步跑向审讯室,一面跑刘锋还不忘问一句:“你一直没有休息?”“当然没有,我要和你们一起战斗。”付小雅刚说完这句话,两人就冲到了审讯室门口。

  审讯室,大家都在,王大队也在。聂玲花躺在一张小床上,两眼紧闭,呼吸急促,看来是心脏有问题。王大队正安排人员将聂玲花送医院。作为女刑警,付小雅立刻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再说王大队已让刘锋将自己叫过去,嗯,自己义不容辞,付小雅走上前,王队说:“小雅,你抱着头,小心一点。”“队长放心。”小雅说着,走到聂玲花身边,轻轻地抱起聂的头,万分小心。另外两名男同志和付小雅一起将聂抬起来,抬到门口的警车,付小雅一直保持着一个不变的姿势,抱着聂的头,坐在车上。王大队的车在前面开路,付小雅和聂玲花乘坐的警车在后面紧紧跟随,两辆车一前一后呼啸而去,直奔医院。

  刚到医院门口,就看到值班医生在门口等着。聂玲花被顺利地送进了抢救室。王大队暂时松了一口气。付小雅已累得两个胳膊抬不起来了,但付小雅的精神更好,她知道,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她要再次投入战斗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