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是谁的孩子

  接下来一周,班主任齐老师在课间的时候告诉于立志,他父亲曾来学校找过他。当被告知于立志在学校时,他旋即又走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于立志!”班主任关切地问。

  “没什么,我走的时候忘记告诉他们了。”于立志搪塞到。

  “其实他更明白,与其告诉班主任真相不如这样说,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班主任也帮不了他。”

  “于立志,你站住。”于立志正要回教室被于晴叫住了。

  “什么事?”于立志一本正经地问。

  “听说你和张亮打架了,是真的吗?他为什么欺负你?”于立志赶紧给于晴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等等再说。

  于晴张了张嘴,终于没再问下去。

  转眼又到了周五,这一周,于立志打算去小姑家,在他心里小姑还算是对自己有几分疼爱的。

  其实,在这个周末的访亲之旅,一是为了逃避回家;二是伺机解开自己心中的结。

  “姑姑,我想问您,爷爷走之前您在身边吗?”

  “在呀。”

  “那爷爷都说了什么呀?”

  “没说什么。”姑姑迟疑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有没有提到我?”

  “提到你?提到你?”姑姑把眼睛转到一边,“好像没有吧,谁告诉你的?”。

  “那为什么爷爷走的时候嘴是张着的?我总觉得他好像给我留了话的。”于立志肯定回答。

  “喔,没有的事,没有的事。”姑姑急切第重复着。

  “我到那边忙去了,你看书累了就歇歇。”说着姑姑快步地离开了。

  于立志的眼睛落在姑姑东墙的镜框上,那里有一张他家的全家福。他找来找去,就是没看到自己。

  晚饭的时候,姑姑一家打算坐下来看电视。

  “姑姑,您咋又我家的全家福?”

  “当时,你爹送的。”

  “上面怎么没有我?你能帮我找找上面哪个是我吗?”

  “咋会没有你?我找给你看”。

  姑姑起身起来,站在相框前,看了一会。

  “我累了,先睡了。晚上光线不好,我明天给你找,可以不?立志。”说完,没等于立志回应转身进了卧室。

  第二天下午,于立志就要返回学校。可是姑姑好像有意在躲避自己,并且相框里的那张全家福也被替换掉了。

  终于没从姑姑这得到任何讯息,但于立志认为自己真的应该去做一个问答题“我到底是谁的孩子?”。

  接下来一周,于晴带话给他,说家里忙,这周要求于立志务必回家帮忙。

  临近初夏的季节,小麦收割也接近尾声,对于庄稼人来说,这时候最怕的是下雨。

  于立志父母到村东老鳖盖那块地去收麦子了。让于立志一人留在乱窜岗东地的北大雁看守犁子、耙。

  乱窜岗边上有一条河,东边有一片地。于立志家的地紧挨着河。

  乱窜岗,是于窝洼村村民的称呼。其实就是是乱葬岗,又名乱坟岗,即是无人处理后事的人被随便丢弃、埋葬尸首的土岗子。尤其是在遇到战争、瘟疫或天灾时,乱窜岗几乎白骨处处、杂草丛生。死尸任凭野狗撕扯,有时饥饿难耐的人也到这寻找吃的。

  想想这些,于立志不禁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听到河水哗啦啦的声音汗毛都竖起来了,因为关于这条河爷爷是有过警告的。

  这条河叫雁河。北大雁其实原名叫北大淹,其原来的意思是从于窝洼村口其往北大部分都淹,并且是年年淹,因此而得名,后来国家进行了治理,旧况大改,并且过去很多于窝洼的人大字识不了几个,土改时清查土地时,就被工作人员写成了这个非常雅化的名字。同时由于和北京大学的简称一样,再加上“雁”之名,所以,此名至今被村里许多孩子向往,自己一定要做一只飞往北大的大雁。

  于立志清楚地记得爷爷曾讲过,它其实的真名叫淹河。很多人淹死在这里。于立志记得爷爷曾讲过一个类似语文课本上《宋定伯捉鬼》的故事。过去常在桥头听到鬼哭狼嚎的声音。其他的于立志印象并不深刻。村里每逢有老人逝去,主家都要到河边烧纸到时已成习俗。这条河上有一座桥,顺桥往南200米左右有一个泥潭,说是泥潭,潭水终年是绿色,村子里很少人来这洗澡,据说是漏斗底。村子里的大人也不止一次警告孩子不要去洗澡。

  于立志清楚地知道,在这里,村子里已经有很多人投泥潭而死。新人结婚路过此桥都要放鞭炮,撒糖果。

  “怎么办?”于立志不禁害怕起来,远远望去,村子的炊烟已经见稀,灯火渐渐亮了许多。

  于立志不敢擅离职守回家吃饭,又不愿留在此处。

  最后,于立志决定自己拉架子车回家。之所以有了这个决定是因为,自己已经十七岁了。他费了很大劲也不能把曲辕犁弄上车,无奈之下,他把犁壁、犁铲、犁辕给拆卸掉,并一一装上了车。此时的于立志感觉,唐代发明这物件的人真伟大,眼前这玩意虽比唐人有很大改进,但是设计框架仍无大的变动,因为依据的机械力学原理都还是一致的。

  “说也奇怪,同样来松软土地,为什么要发明两个物件?害得我还要搬一次”。于立志内心显得有些忿忿不平。

  于立志哪里知道:犁是用来翻土,耙是用来碎土、平土,犁田与耙田是耕田中的两道工序,一般都是先犁一遍田,谓之翻土,庄稼人认为翻土深浅应恰到好处。太深会触及到砂石,太浅表层土的营养重复利用,庄稼自然不会长势好。而后用耙进一步平整土地、勾出掩在地下的土疙瘩。

  等犁子、耙上了架子车,于立志卯足了劲开始回家。等快到雁河桥头时,他不由得停了下来,后脑勺也开始渗出汗来,于立志自己也不明白是拉车逼出的汗还是吓出的汗,总之是出汗了。

  他深吸一口气,一口气穿越了雁河桥,并且也并未感到什么异样,只不过好像河水声比在田地时响亮了许多。

  接下来,是一个接近135度的陡坡,这个是于立志平时目测过的。强攻可能车不仅上不去还很可能滑下来。于立志最后采取步步为营,他把这个坡,分为若干段,先往右边拉到破的边缘,再从右边拉到坡左边的边缘,就这样循环往复,终于快上到坡顶了。

  于立志显得有些急切,但最终还是休整了一下。这次他决定直接上坡,他咬紧牙,把架子车的车把也抓到了最后,脚也使劲扣着地。突然脚下一滑,整个吃开始向坡下滑。这时于立志的眼泪都快下来了。幸好,车子最终车子由于耙的下滑而卡在了一个坡边的小树上。于立志一屁股坐在地上,此刻他忘记了,他做的地方就是于窝洼村的乱窜岗。

  当于立志的到家的时候,发现爹、娘、姐姐、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前看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当然,他的归来并无引起轩然大波。

  他洗把脸,去厨房找了两个剩馒头、洗一把韭菜,坐在厨房的地上吃了起来。此时的于立志再也来不及抱怨学校餐厅的饭。

评论
  • 龙泉 作者

    回复 @云舒丫丫: 前几天几乎要结局了,没办法进行了。这又加入了人物。谢谢关注,写得很辛苦,因为小说班开始写的时候,我正好在医院全程做陪护,手机也不给力,前期写得没展开,后期就觉得很多人物想入戏就难了。悲催的自己,不过还是谢谢云舒丫丫一直以来的关注。


  • 看到你更新了,继续加油哦!zp


  • 来看你的文章了,加油更


    龙泉 作者

    回复 @苏紫烟: 感谢烟烟。


  • 要加油哦,继续更新!zp


    龙泉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谢谢鼓励!


  • 写得好耐看,期待!


  • 我就缺乏这个~~


  • 感觉挖了很多坑啊,厉害。


    龙泉 作者

    回复 @云舒丫丫: 谢谢云舒丫丫,前段一直在医院陪护,写得也是短短节节,见笑,共同进步!


  • 很厉害啊!


    龙泉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谢谢老师鼓励,近来在医院做陪护,所以手机写成的文字排版有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