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旧照片

  第二天下午是于立志返校的时间。此时家人都下地了,于立志突然想起老师让报个人的身份证号码。

  于是他开始翻,可是他找遍了自己认为会放户口本的地方,结果仍不见户口本的踪影。

  他恍惚记得,老爹于耿平有一次看到自己突然出现时急切关衣柜门的情景。

  情急之下,他也打开了那个红色的衣柜,里面除了衣服就是被子,里面装的满满的,若关柜门不小心就会有东西会掉下来。但于立志明白自己不该开这个柜子,因为这里面没有自己半件衣服。自己的衣服都是放在自己床上的纸箱子里。他随手翻了翻,也没找到。于是他弯腰又打开柜子下面的那扇门,原来上下柜门知识一个活动的木板隔着。正在翻,突然一包东西砸到了自己砸头上。

  于立志低头一看,是个红色的小包,用手捏了捏,他立刻高兴起来。好像里面有书本样的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户口本果然在里面。另外里面还有一个精美的小袋子。好奇的于立志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装订较为考究的笔记本,封面书写“余平日记”二字。偷看人家日记是不礼貌的,于立志立于是立即放下了。但旋即有拿了起来,因为他发现日记本的边缘露着貌似照片的边缘的东西,他小心翼翼翻开,取出一看,是张黑白照片。一对男女并坐着,女的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上面只有一个“一九八一年一月”的日期,他仔细端详这张照片后,突然冒出拿走它的想法。

  于立志赶紧打开户口本抄写身份证号码,自己的排在姐姐的后面,让于立志惊讶的是姐姐的出生年月和自己只差八个月。 他赶紧把柜子收拾好,随机像兔子一样离开了家。

  走在返校的路上,他不时拿出那张照片,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好像和这张照片有这很大的瓜葛。

  “余平到底是谁?我为什么从未听过?是父亲的旧情人还是?”于立志不敢往下想,“他害怕自己就是照片中的那个人,若真是父亲的旧情人,自己岂不是私生子了”。

  但是,同时,他更担心,万一,万一父亲发现这可咋办?

  因为对于父亲于耿平给你的过去,他了解的并不多。因为他父亲从未主动给他提起。于立志所知道的,也是于窝洼村民的只言片语。

  于耿平是是个老高中生,曾应招进入理罗县一机械厂当工人,后来机械厂倒闭,回于窝洼村做过生产队会计、队长等。后因村民举报,被迫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从村里邻里的态度看,于耿平人缘并不是很好,尤其是有头有脸的于晴的爸爸余志忠是看不起他的,这一点要从一件往事说起。

  那年代家家都有自留地,于耿平刚当上会计那会。于耿平建议重分自留地,因为村里的自留地还是十年前的动过一次。在他的怂恿下,队长于志忠同意了他的意见,让于志忠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抓阄上做了手脚,他把自己心仪的地块阄,没放进大箱子而是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自然公式的结局是于耿平得到了全村最好的自留地,当时身为监督的于志忠当时很是不自在,但是作为领导和事件的发起人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自留地事件之后,于志忠主动辞去了队长职务,在于耿平的走动下,自然地升任队长。这次他经常纵容家人和亲族吃公、用公、偷工。后来激起民愤,于耿平自然成为了于窝洼村的普通农民。

  虽然如此,村里人仍对他有几分惧怕,因为在他对会计、队长期间的所作所为,在那个年代没有被深究问罪,全部得益于其上头有人,这个“上头人”也着实开着汽车来过于耿平家。不过,至于是几品几级官,于窝洼村民无人知晓。大家只知道他们关系很铁,于耿平逢年过节也经常去“上头人”那里走动。

  至于于耿平的妻子郑芝,在丈夫主政于窝洼期间也曾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

  尤其是在那个“宁可家破,不可国亡”、“超生就扎”的年代,人们近乎疯狂地失去了人性。尤其是基层“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一人结扎,全家光荣;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工作逻辑让郑芝着实火了一把。

  在“能引地引出来,能流地流出来,坚决不能生下来”和“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的墙体标语随处可见,后来“刮!刮!刮!”竟变为了“杀!杀!杀!”

  在那个人就是生产力的年代,没有人田里的或是没人干的,尤其是没有男丁的日子更是难过,且不说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

  但是,当计划生育的之风席卷于窝洼村一代时,郑芝显得很激进。经常举报超生户。

  村头的小河,是大家洗衣淘菜的地方。村里的女人最怕遇到的就是郑芝,因为在她们看来,郑芝是很厉害的,很多耸人听闻的计生口号都是从她那传遍全村的。

  像“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 “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该扎不扎,见了就抓”。尤其是“女扎要得病,男扎也能行”更让这些女人们感到不安,因为家里男人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加的活谁干呢。

  再后来,大队部的外墙上又出现了 “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的宣传标语。开会时,于耿平还讲出了更让人回味的“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管好两个口:努力填饱上面的口,坚决堵住下面的口”的话语。今天“山区人民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依然存留在斑驳的墙体上。

  且不说其他人,于晴之所以是独生子女,即是郑芝的杰作,这事情就是发生在于志忠辞去队长职务的后两年。当时更让于志忠不能接受的是引产出来的竟然是个几近成人的男婴。

  奇怪的是,于晴及其家人并无排斥于立志的意思,这一点于立志的直觉完全可以感觉得到。甚至对于其父母的对他的一些做法,偶尔于晴父母还开导帮助过他几次。

  于立志记得最清楚的是,过年的新衣服在于立志与村里伙伴们玩耍时被烧了个洞,是于晴的妈妈帮自己修复好的,这也让于立志免去了一次皮肉之苦。还有一件事,于晴的妈妈曾亲手为他织过一件过冬毛衣,而自己母亲织的毛衣只属于姐姐和弟弟,偶尔于立志问起,母亲总是会说线不够,下次添些线给你织一个。

  最让于立志不能忍受母亲的是好像她总是防备自己。记得一次暑假他放牛回到家天已经擦黑,他顾不得换鞋,就怕去西河杨树行摸爬衩,也即是知了的幼虫。由于没换鞋,拖鞋被扎破脚底还流了血。不过收获还不小,抓了两衣兜。回去洗完交给母亲,但只字未提脚受伤的事情。然后就去和伙伴去洗澡,当他回来时爬衩只剩下了三个在碗里。于立志没吃,而是端出去喂了他们家的狗。

  另一次则是爷爷在世时,他姑姑回来拿了一大包好吃的,可是等他放牛回家,去不见了踪影。几天后,他发现门外粪堆上有扔出的包装袋。并且弟弟也时不时那好吃的给他炫耀。

  但是,于志忠去学校看于晴时,也总不忘给于立志带些好吃的。这些都曾不止一次地让于立志在内心抱怨自己为什么没生在于晴家?

评论
  • 龙泉 作者

    回复 @云舒丫丫: 前几天几乎要结局了,没办法进行了。这又加入了人物。谢谢关注,写得很辛苦,因为小说班开始写的时候,我正好在医院全程做陪护,手机也不给力,前期写得没展开,后期就觉得很多人物想入戏就难了。悲催的自己,不过还是谢谢云舒丫丫一直以来的关注。


  • 看到你更新了,继续加油哦!zp


  • 来看你的文章了,加油更


    龙泉 作者

    回复 @苏紫烟: 感谢烟烟。


  • 要加油哦,继续更新!zp


    龙泉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谢谢鼓励!


  • 写得好耐看,期待!


  • 我就缺乏这个~~


  • 感觉挖了很多坑啊,厉害。


    龙泉 作者

    回复 @云舒丫丫: 谢谢云舒丫丫,前段一直在医院陪护,写得也是短短节节,见笑,共同进步!


  • 很厉害啊!


    龙泉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谢谢老师鼓励,近来在医院做陪护,所以手机写成的文字排版有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