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9月18日,对于立志而言是个终生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于立志去大学报道的日子。
那天于立志正在补习班上课,突然前排的同学说外边有人找。
“谁会来这找我呢?”于立志想到。
竟然是他,“爹,你咋来了”。于立志急切地问道。
要知道于耿平是很少过问于立志上学的事情,同时于立志隐隐约约也能感觉到父亲对自己好像从未抱很大希望,就连这次如高四辅导班也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条件,原因很简单,就是于立志高考分数高。
“立志,你的录取通知书回来了。”
“什么?!为什么现在才回来?”
“恩。你考虑一下是复读还是去上学吧,我走了。”
于立志接过通知书,端详了一下信封,信是被拆过的。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当他展开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额头上都渗出汗了。
“竟然是自己希望的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于立志显得有些兴奋。
因为那年月,教师和医生对农村人看来,都是比较好的职业,人穷要靠读书上学改变命运,所以教师是必须要有的;任吃五谷杂粮那有不上病的,所以医生开药铺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医需要家里最少也应有些根基才行,相对而言,做教师入行会更快些,同时对于师范生,国家每月还有生活补助。
于是,于立志选择这样专业和学校。
“从邮戳上看,录取通知书早到家了,为什么现在才给我送来?不知道姐姐考得咋样了?”于立志想。
“我要去上学了,老师。”于立志给班主任辞行。
“复习一年,明年会有更好的学校等着你呢。若你执意要走,我也不强留,你考虑一下吧。”班主任有些挽留的意思。
于立志是在下了夜自习的时候去办公室给班主任说的。他沿着学校的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身边不时有跑步的学生从身旁绕过自己。
真是匆匆,太匆匆。三年的高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蓦然回首,心中不仅萌生出无尽的眷恋。
走过三年,但很后悔没有细数往昔自己跳跃的脚步;读过这三年书,但后悔没有细细品味自己内心的感受;即将结束这里的生活,这绿草如茵的操场。曾经是高考百日誓师的地方,为高考而呐喊的口号,仿佛仍旧在操场上空萦绕,往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忘不了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忘不了接力赛上大家拼搏的身影;忘不了春游时大家天马行空的神侃。……这三年,几十颗年轻的心在一个空间了跳跃、撞击、融合,其中的酸甜苦辣咸涩,而今都化为了美丽。
想想自己三年前童稚的脸而今已是喉结凸起、小胡须浓密。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的诗句真是写到了极致,自己想着真的有了患得患失的感觉,并且眼角也湿润了。
这三年是自己人生的冲刺,而今终于冲过这道坎,但是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话也仿佛在耳畔响起。
回到家,院子里到处对的是玉米棒子。于立志不顾明天的出发的辛苦,剥玉米裤都深夜方才睡去,即便如此,他感觉到自己即将远行并未给这个家带来些许的快乐。
第二天,父亲送自己到车站,并告诉司机师傅,我在那下车。父亲然后就离开了。我选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从窗外看着班车逐渐驶离车站,听着背后父子的谈话,眼泪差点没掉下来。
“孩子,这是你第一次离开爸爸去上学,感觉心情咋样?”
“很好,也很不好。我可以出去看看,但我必须我开你和妈妈,我觉得很不舍,你跟我一起去就不要回来可以吗?”
“不可以,你应该学会独立。爸妈永远支持你。当然,除了精神,还有经济。”
“我和你妈本来打算都去送你上学,可是你妈突然单位有事出差了,不能送你了,她夜里走的时候还特地叮嘱我,一定要安全将你送到学校。”
于立志听到这,心里有些难过。
“好了。她心理就这有工作。那有爸爸疼我呀”。
“孩子,睡会吧,看你昨晚房间很晚还亮着灯呢。”
“是呀,我给您和妈妈各写了一封信,回去自己看吧。”
“爸,那我先睡会。”
此时的于立志也有些犯困,可是他在想,带了两个包,一个大包是铺盖,一个小包是几件换洗衣服和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不用担心,睡会吧。”于立志自我安慰道。
“孩子,你终于考上大学了。我真为你高兴、高兴呀”。是爷爷。
于立志赶紧跑过去。
“你还好吗?爷爷。你近段去哪了?我很想您。我有很多的话要给你说”于立志有点撒娇了。
“我去了很远远的地方,那些没有忧愁和疾病,人与人关系都很好,这不我回来看你了吗?”爷爷爽快地回答。
“你还走吗?”爷爷没回答。
“你还记得你小学 晚自习放学那天晚上吗?你说书上说,看到天上的掉下一一颗星星,地上就会死掉一个人。所以一口气你跑回家,就敲我的门。你忘记了,你知道那天我多感动吗?所以今天我特地来送你。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
爷爷有点卖关子。
“不会又是老鼠肉吧?!”于立志答道。
“是你最爱吃的烙饼,里面还加了肉呢,尝尝咋样?”
于立志身子猛然一抖,醒来发现感觉自己的嘴唇隐隐作痛,原来是场白日梦。想想自己孤身一人去学校报到,内心的确越发凄凉了。
很快到达平镇又转了去恬意市的车。恬意师范大学就在这个城市。早上五点出发,下午近四点到达学校,车站有人接。
坐着校车大约四十分钟左右才到达学校,后来才知道,学校是故意安排校车带新生在这座城市兜一圈的。学校里很整洁,下车就有许多学长学姐帮忙拿行李、协助办理入学手续。这让独在异乡的于立志多少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暂时抛却了独自远走他乡的酸楚。
到了最后缴费的环节,于立志告诉学长他要上个厕所,等会过来自己办理。
于立志上厕所属实,但不是去大小便。因为他的学费就在他的隐蔽之处,所以必须来卫生间才能取出。于立志拆开缝制在内裤上的口袋,刚想打开隔板门,他又顿了一下,不行,他又把钱重新分了一些类。结果于立志在学校的户头上仅仅缴了800元,并推脱等等家人电汇过来再补缴。因为他有个担心,学校到底咋样?他还是有些忐忑的。
接下来是军训,其中夹杂着各种入会的宣传。比如学生会、团委以及各种社团组织,最要命的是老乡会。名义上是找老乡,其实是推销商品。于立志就买了两张50元的IC电话卡,表面打七五折,实则很不经用,不就就用完了,指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他不清楚,但是在家买卡可是从未有打折的一说的。
当一切稳定下来后,他开始给家里写信,当然多封信后,他就收到过一封回信,后来与利纸业懒得写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会心的事情。在那份仅有的回信中,他得知姐姐于倩当年也考上了二本,但是父亲坚持让她复读,结果第二年由于提档线提高还是二本。其实于立志明白,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
因为人世间,除了金钱重要,政策这玩意,真他妈的让人措手不及。在于立志看来,激进的政策,对人的冲击几乎可以变为毁灭性的打击。自己上高一年下学期文理分科,突然高二下半学期省教育厅一声令下,全省试行“3+X”考试模式。刚刚适应的文理分科格局被打破,早已结束的高中会考科目被再次拾起,一时间老师不知道怎样教?高考也不知道会怎样考?班主任解释说,咱省是第一年试行,放眼全国,目前只有东南省才推行两年。我们又和东南省省情又有很大差距,所以,在以如何考来倒逼如何教的年代,学校和教师都变得六神无主了,据说教育厅领导为此还专门去东南省做过考察、取过经。
姐姐于倩就是第二年参加考试,结果题目难度有所提升。最终以二本结束高四。为了表示祝贺,于立志还专程买了礼物并赶回家为姐姐送行。
回到家,姐姐正收拾行李准备走,于立志发现姐姐的铺盖是全新的,新衣服是从头到脚好几身。
“别拿恁多吃的喝的了,你们以为我是猪呀。”于倩不耐烦地嚷嚷道。
“又没让你背着,有车托运,你怕啥。”母亲辩解道。
“到底是你们去上学还是我去上学?那些衣服别往里面塞了,我到学校再买。”
“拿着吧,可以换洗。”
“那都是过时的衣服,我不拿。”
……
于立志自己并帮不上忙,上车时塞给姐姐两百块钱,让她在路上买瓶水喝,这次于倩真的没有拒绝。
弟弟的晚饭是于立志做的,因为父母都去送饭于倩上学去了。于立志显得有些失落,但没有表现出来。
“女孩子出门不安全,父母送送也是很有必要的。”于立志自我安慰道。
三天后,父母回还,母亲旁敲侧击地告诉于立志花钱不要大手大脚,两个人上大学,家里可没有摇钱树。
其实于立志并未给家里要过钱,除了报到时带的学费外。在家觉得无趣,于立志选择返校。一年来,于立志觉得人只要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尝试,在城市里混口饭吃还是可以的。入校一年,除了没给家里要钱,自己还攒了两千对块钱呢。
他平时在学校餐厅做择菜、卖饭的兼职,吃饭不花钱,还有三百元工资。周末和完善去做家教,一般科目一个小时二十元,数学、英语则一般在五十元以上,因为初高中价格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他辅导一个高中数学和英语、一初中数学,若正常辅导的话,一个月六百左右。若实在找不到活,他夜晚还去酒店、KTV做服务生。
由于于立志忙于挣钱,所以寝室不是他经常呆的地方。因为做兼职的空挡他都去了图书馆。她和宿舍的其他三个人相处还算可以,唯独和余天总觉得有些障碍。挣钱心切的于立志在大二那年的暑假则遭遇了人生中最暗淡的时光。
回复 @云舒丫丫: 前几天几乎要结局了,没办法进行了。这又加入了人物。谢谢关注,写得很辛苦,因为小说班开始写的时候,我正好在医院全程做陪护,手机也不给力,前期写得没展开,后期就觉得很多人物想入戏就难了。悲催的自己,不过还是谢谢云舒丫丫一直以来的关注。
看到你更新了,继续加油哦!zp
来看你的文章了,加油更
回复 @苏紫烟: 感谢烟烟。
要加油哦,继续更新!zp
回复 @编辑部: 谢谢鼓励!
写得好耐看,期待!
我就缺乏这个~~
感觉挖了很多坑啊,厉害。
回复 @云舒丫丫: 谢谢云舒丫丫,前段一直在医院陪护,写得也是短短节节,见笑,共同进步!
很厉害啊!
回复 @编辑部: 谢谢老师鼓励,近来在医院做陪护,所以手机写成的文字排版有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