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六节落榜

  第五章第六节

  临近中考,学校的气氛异常紧张。不是出征前虎视眈眈,而是内战前的剑拔弩张。在这个贫穷而人才济济的地方,能剥下农皮变成市民是每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至高无上的的梦想。考大学或者中专师范是这些农民子弟的唯一出路。而这些芸芸学子每年能考上的寥寥无几,考中者如九牛一毛。众人争过独木桥,一旦考上了,你就是鲤鱼跳龙门,从此脱离了黄土地,成了飞上天的鹞子了。对黄土坡中学的这些初中毕业生来说,有长远眼光且具备经济能力的家庭不多。大多数是急功近利的,只要脱了农皮,在户口本上的“农户”二字前面加一个“非”字就心满意足,有了这个非字就意味着你已经不是农民了,而是一个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了。所以报考高中的很少,大多数都报考中专或者师范学校。他们只愿争取眼前的面包而不想再经受三年的煎熬而去追逐一个画在纸上的奶油蛋糕。虽然那蛋糕更诱人。所以每个学校都有补习班,都是往届没有考走的学生,他们当中不乏像范进一样连续参加六次中考的考生。

  黄土坡中学初三毕业生两个班一百多人里有六十多人报考中专和师范,加上补习班的七十多人,一共一百三十多人同台竞技。去参加中考前的预选。名额只有七个,四个中专,三个师范。也就是说,他们在没有上战场前就必须得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拼,来争夺上战场的七个资格。这也是当地教育局出的一个损招,考生太多,考场太少,只有先淘汰一大批,才能节省资源。王强就是这场决斗新入场的角斗士。而且是他们班主任眼里的种子选手。

  报名的当天,一个头发花白,一脸皱纹的老头挤进报名的队伍里,手里拿着一摞课本,神 情木然目光呆痴。王强有点好奇,就问:“叔,你找谁?”“不找谁,我来报名。”那人慢言嗒语地回答。“你给孩子报名吧?”王强继续问。“不,给自己”。那人的回答还是软软的。“啊?你?你这岁数了还参加中考?”王强瞪大了眼睛,他虽然知道每年都有一些老考生参加,但他根本想不到还有这么老的。“我不老,才二十多点,”那人还是那么平静。王强的急性子一下子上来了,他那是被别人忽悠的角色,一把抓住这个人的胳膊把他拉出了队伍。愤怒地吼道:“你少在这里装蒜,哄小孩呢?”其他同学以为是吵架,也一起围了过来。被围在一圈娃娃脸中间的老脸显然意识到有点不和谐。急忙解释:“同学们,我是老了点,念了两年高中又返回来补习,我实在等待不起了,这是我唯一的希望了。“他一边说一边举起手里的书,”不瞒你们,我已经能把这些书的内容从头至尾背下来了,如果再考不上,我是没脸活了“说完了一脸悲壮地拨开人群向报名处走去。

  王强被他的样子弄呆了,他在想,我五年后会不会是这样,日复一日地背书,年复一年地考试。二十来岁就一头白发,一脸愁纹?他突然有点伤感,觉得人这样活着实在太累。

  预选考试如期举行,县教育局派人带来考卷并且负责监考,与正式中考没有两样。王强答的比较轻松,有好几道题跟他复习资料上的一模一样,所以他答得轻车熟路。他虽然比一般的应届生大点,但还是应届生,所以没有压力,不像那些“老补丁”们,提心吊胆心有余悸。

  公布预选结果的那一天,教师办公室门前围了许多人,王强没到跟前就有人跑过来大声地报喜:“考上了,王强,你第四名!”他没有过分的惊喜,其实他那天从考场出来后就成竹在胸了。正当他想过去看看考中的还有那几个人的时候。一件意外事发生了。一个在在井口打水的女同学惊慌失措地跑过来,一边跑一边语无伦次地喊:"井里。。。有人。。。井里。“众人先是一怔,接着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一窝蜂朝井口跑去。

  最先赶到的人说是看到了两只脚,后面看了的人说什么也没看到。学生们议论了半天才想起去告诉老师。等老师赶到时黄瓜菜已经凉了。用钩子打捞上来的是一个毫无气息的死人。王强认得那头白发,最让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连续半个月,王强天天做恶梦,梦里一直是那个花白头发,满是皱纹的脸。他恍恍惚惚地挨到了正式中考的日子。中考的结果王强自己知道,他写在卷子上的不光光是数字和字母,还有那张花白头发下满是皱纹的脸。

  回到家里,他一言未发,第二天收拾行李扒上去大同拉煤的拖拉机一去就没有回头。那一年,他十七岁,正是读大学的年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