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引 子

  公元一九四六年秋。鸡足山,正值月明风高,秋意浓浓,古道旁已是佳木葱笼,枫叶如血之时。山岳上下,人影、鸟兽皆隐于山坳树抄之间。如此静谧非凡,把个鸡足仙山更加妆扮得如广寒清宫。秋天的月是明亮而清凉的,尤其这十五的月牵缠着带有野霜的风,更是清凉得让人发怵。

  忽然,迦叶殿附近山谷中一声夜鹰鸣叫,霎时划破了空山的死寂。不一会儿,只见两个人影从迦叶殿后山飘然直上华首门,转眼便消失在月照树影中。紧接着,金顶上传来了如歌如吟、如悲如诉之声。此时的鸡足山巅,似被笼罩在雄壮、悲愤且充满思绪的氛围中。声音时远时近,已然摇山震地;显然,这情形非深厚内力难以做到。

  所吟如是:“滇西的酒…你有胆吗?滇西的酒…你有魂吗?滇西的酒…你有情吗?有…滇西的汉子是你的胆,滇西的大山是你的魂!奔腾的怒水是你永不停息的情!啊……滇西的汉子、酒的胆,你何时才能洗脱那个不祥的字?——匪……哦!难道真的要等到消失了汉子、没了胆,情欲灭度、人涅槃吗?”

  刚才上金顶的究竟何许人呢?原来,一个是上山自结茅庐,与佛家弟子一起参禅悟道的混清道士,此人虽出家不久,但因慧根极深,与道有缘,且武功极高;上山不久,便被尊称为“混清大师”。另一个则是迦叶殿的了尘法师;了尘与混清虽说一个是佛,另一个是道,但二人往来甚密。在这清静的鸡足山上,他们早已淡去了所谓佛家不管道家事的习俗,并深刻领悟了“合而不同、殊途同归、万法归宗”的玄妙禅机。二人能够一见如故并很好地相处在一起,这其中自然还有一个缘根,那就是他们早年曾一起修习过同门武学。刚才一阵倾诉,便是混清一直挥之不去的感慨。

  佛云:“来也空,去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是为何遁入空门的混清大师,却还会吟唱出如此刀枪煮酒的激情与悲愤呢?这还得从头天的一桩事情说起。

  迦叶殿了尘法师禅房内,大师平静和蔼地对闭目打坐的混清道:“混清师弟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苦为良师,是以欲离苦则必先知苦。人生苦事多如恒沙,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统受苦苦、坏苦、行苦之苦。然则一切众生之苦,皆由不觉而招。乾坤实为一剧场,生命亦是一出戏,众生如一群迷糊的演员,看不清生命本质,参不透生活真貌,上焉者驰求功名利禄,下焉者追逐五欲六尘。有道是,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怎及得你我少时便有缘涉足佛道,又岂能令世人每每通晓?昨日你拒两位施主于门外,原因本座已晓知一二,出家人理应善待众生,况且你等还是故交,至于你是否答应客人邀约,老衲不便多言……”

  了尘一席禅语,令混清不觉又回到了昔日的宁静,只见他微闭双目道:“你们说吧!可重复昨日话题,你们先别管我去与否!”混清自从遁入空门后,他一直未曾睁大过他那双让人一见便觉不寒而栗的乌梢眼。

  来人大约三十出头,原名叫王大怀,长得结实威武。因当年在滇西抗日战场上,十分崇拜智勇双全的单武,变更名为王效武。另一位看似白面书生,年约二十七八,双目犀利,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之气,此人名叫朱玉,江湖人称玉面虎。他是前滇西抗日龙潞游击队司令朱嘉锡卫队的四大金刚之老四,也有人叫他朱四。别看朱四长得白面书生,头脑却很灵活,手上功夫也十分了得。他二人此次上鸡足山,是特意来请混清出山的。

  只听朱四道:“单大队长!我二人此次奉命上鸡足山,是授朱司令派遣,特请您再次出山相助!

  混清:“我已是方外之人,请施主改一下称呼!”

  朱四:“自昌宁蒋家山一别,就再也不知大师身在何方,到您老家打探,乡人都说您坟上已长草了。后来有人透露说,曾在鸡足山见到过您,但不知是人是鬼。于是我们寻到此地,才知您果然隐在仙山。司令他很想念您,令我们一定要来看看您,顺便向您请安问好!时下朱司令在滇南新建一支队伍,希望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

  混清:“扶华兄不是在昆明被加官晋爵了吗!为何又跑到滇南?”

  王效武:“昆明之职乃是个幌子,有职无权罢了!还时常被国民党特务尾随盯梢。如不乘早离去,恐已成了杜聿明“倒龙行动”的随葬品……”

  混清:“其实,此事早有预料!远征军一入滇,便给云南王敲响了丧钟。当年那个自称叫孙铭九的相命师就曾为扶华兄测算过,教他抗战结束就快隐退,否则凶多吉少,我也不止一次地劝过他。想不到他固执己见,至今还玩命不休,既然他不退,我退好了。烦请二位兄弟转告他:就说贫道已厌倦了打打杀杀!尤其不堪回首江湖险恶,希望你们大家保重……”

  朱四:“单兄!司令也让兄弟将话转告给您,当年您在江湖上被尊称为“小霸王”,但世人总认为您出身土匪;参加抗日队伍后,有人还在背后议论您匪性不改,是司令不听信谗言,始终坚持己见而每每器重于您。这回拉起的人马,是个反蒋组织,眼下虽然也被称作“共匪”,但势必前途无量,希望单兄三思而行!”

  混清沉思片刻道:“知遇之恩,今生难以报答,出山之事,容我从长计议,你们还是先回去复命吧!顺便替我带给扶华兄两句话:“无心才是真心,无我才见真我!”说完便起身朝茅山深处飘然而去。

  玉面虎和王效武目送着混清的背影消失在白云深处,两人却一直呆若木鸡地僵持在那里,目送着混清大师消失在烟波缥缈的鸡足山崇山峻岭间,最后回过神来只好告别了尘法师下山而去。

  这就是清风明月夜里,一阵不平宣泄的缘起。混清遁入空门后,在与了尘法师参禅悟道的间隙,始终难忘过去。回味着半生不平凡的经历,一段刀光剑影的岁月,时常在禅定前历历浮现眼前。

  后人有诗为证:

  猿心马意抛天外,相伴青牛始胜前;

  怒水清心连日月,茅山悟道照丹田。

  硝烟淡去金戈舞,烽火难留铁马鞭;

  风雨飘摇江外事,云山跌宕关中情,

评论
  • 混清,此名意深深!


  • 谢谢您!可爱的米老鼠,正是参禅悟道改变了我的思维,感恩佛祖!


  • 真想不到你一参禅练武之人,小说写得如此到位、这般拉风!给你点赞!


  • 写的非常好!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