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燕舞收音机里传来邓丽君的歌声,窗外山岗上,木兰花应景地开放了。

  敲门声响起,我知道又是老头入殓那天推搡英子的人。三个小伙子,两套西服,一件中山装,为首的手里还捧了一束康乃馨,对我点点头,腆着脸笑。见英子还睡着,就把那花搁在了她的床头,心里头或许还过意不去,就朝着英子三鞠躬,又过来跟我握了握手。踟蹰了一会儿,也不知道干什么,就静悄悄地出门了。等到他们出门,收音机也才唱到“棣棠丛丛,朝雾蒙蒙,水车小屋静。”

  这哪是探病啊,倒像是去老丈人家提亲的小伙子,回去路上拜谒了毛主席似的。全程除了邓丽君和包花的塑料纸,谁都没开过口。

  那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一个春天,因为再也回不去了。第二年邓丽君就被哮喘带走了;第三年燕舞收音机厂没熬过经济下行期,倒闭了;医院后山那一大片玉兰林也被新公房替代了;而我的姑娘,就在瞬息之间,没了踪影。

  顺子推门而入的时候,英子已经醒了,倚在床头看顺子从布包里拿出铁皮饭盒。我上前帮忙,翻出了床边的小桌板,用打湿了的破抹布胡乱擦拭几下。顺子一边把饭食放上来,一边又开始了唠叨:“我可是为了保你小命,不让他们活埋了你,才说那话的,你要怨就怨我吧。但现在话已经放出来了,你不生个一男半女的,怎么向大伙儿交代?”

  这是第三天了,顺子的话是越来越简短了,目的也更加明确了。像是磨了三日夜的针,愈发直戳人心。

  粉条挣脱两根木条,抖了一下,掉在了桌上,英子所幸放下了筷子,“要不,咱去偷一个呗。”

  我已经不记得我那时是怎么想的了,只寻思着这间病房咋还装了大吊扇,大夏天晌午的躺在床上,正迷糊的时候,这家伙落下来,还不得被它削了脑袋啊?一想到这儿,我就浑身地发寒发痛。

  “行!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听到顺子这么说,我更加寒冷了。我瘫在长椅上,只愿能化作一缕烟,从那门缝无声无息地出去。

  哦!是了!就是那条门缝!一时如醍醐灌顶,我终于明白是谁了。一定是那三个小伙子之一,听了墙角!否则王家媳妇都死了,谁能知道孩子是她们俩偷的!”

  我拍案而起,复又颓然坐下,往裤子上擦了擦手汗,重新提起了笔。看着那只浑身烫伤的杯子,感叹:“我也有罪,我必须给外面的人一个交代。”,挥动笔杆子,加快速度,继续往下写。

  写着写着,倒没有那么难受了。怪不得人们喜欢写《忏悔录》、《罪己诏》,在写回忆时,克服了反省的羞愧,我便成了一个旁观者,就像初建国时小说里的政委一样冷静客观、全知全能。

评论
  • 很赞!很有地域特色,文字流畅,还有点幽默感。故事后来怎样了?激动地期待作者更新。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梁芳: 谢谢你哦,敬请期待下文


  • 。。。我猜描述性语句这么多 是为了凑字数。。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小q: 嘿嘿嘿,我是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尽量感同身受


    回复 @盛旖旎: 呵呵~


    回复 @盛旖旎: 还陟罚臧否……你那本高考语文的三年五年还留着呢是吗?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许柏厚: 《出师表》是初三课文啦,我可没拜读过神著五三


  • 说好的好评哦~ 不过看了前两章确实写的超有意思~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selly sun: 爱你爱你爱你


  • 语言好有东北小品的即视感。┏ (^ω^)=☞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雷勇: 我每次写前都会看二人转和小品


  • 编辑部竟然没注意到?加油!十章以后给你特荐。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我的天呐,谢谢你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编辑部: 我暗搓搓地提醒一下


  • 共鸣了,何尝没被背叛过(>_<)


  • 虽然你有点拖延症,但是这两章质量还是很好的呢~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许柏厚: 你是婷婷吗


    回复 @盛旖旎: 干嘛这么肉麻……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许柏厚: 想你想你想你


    回复 @盛旖旎: 告诉你什么叫说到做到


    盛旖旎 作者

    回复 @许柏厚: 哇塞,霸总


  • 你竟然跟我一樣用真人當封面還不付肖像費


  • 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