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奶奶是如何面对和处理到家里带人的甲长,保长的,有好多种的说法。其中最接近事实的是,奶奶变卖了二十亩地,用钱买了壮丁,代替了父亲。按下这些不说,单说父亲告别了奶奶,头也不回地往北走,到了回郭镇按照奶奶指的路折向西,过了柏峪,营方口,再往西到了顾县,天才亮。
他问问行人,说已离回郭镇有20多里了。他才松了口气,知道已经离家有快四十里了。顾县是个老县城,不知啥时候中落了,但也算是个小镇。父亲放慢了脚步,想在镇上选个有水的地方停下来吃两口奶奶给他烙的油馍。他正想坐下来解开馍兜儿的提带儿,忽然又想到奶奶的话,要尽量避开热闹的集市,挑拣没人少人的地方。他便又加快了步伐走出了老顾县城。他想到河边不仅人少,而且还可以喝水,便问了方向,朝伊洛河走去。
伊洛河虽然不是什么大江大河,称作伊洛河的河段全长也不过三五十里,但在中国历史地理上可算是一条名河。它的上游是洛河和伊河,洛河源出陕西的洛南,先东南流经河南卢氏,后朝着东北贴着洛阳南侧,纵贯洛阳全境,和伊河一道滋润着七朝古都。伊河更小,是一条发源于栾川熊耳山深处陶家湾小河,它一路东北流过嵩县再向东,在偃师的杨村与洛河交汇后便是父亲身边的这条河——伊洛河了。伊洛河再向东北在巩县的洛口入黄河。相传龙马负“河图”现于黄河,神龟驮“洛书”现于洛水。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成八卦图,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羑里演八卦为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便是《周易》,史称《易经》,是我们最正宗主流文化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因此,黄河和伊洛河流域的文化则正是中国华夏文化的摇篮,被称作河洛文化。
此时此刻的父亲压根不知道“河图”“洛书”“易经”“八卦”为何物,更不知道他现在行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但是他知道伊洛河是离家乡最近的河,他还知道伊洛河和黄河交汇处呈现出的漩涡图是自己祖宗周敦颐发明的《太极图》的原型。他知道祖先周敦颐是北宋第一大儒,是个大学问家,一生爱莲花,写过《爱莲说》。是奶奶告诉他“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人要有莲花的品格才行。而对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真实含义,他便一无所知了。父亲看着清澈见底是伊洛河水,碧波粼粼,金光一片,他掬了,咕咚咕咚地喝了两口。再扭身向后看,太阳在身后已升了有丈余高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天啥时候亮了?”这大半夜好似梦游,可又一切都清清楚楚。他踮起脚拼命地向东南皂角树的方向看,皂角树无影无踪,他的母亲更是不知何处。但他心里完全明白这一夜家里发生了什么,也明白此时此刻,甲长,保长早已经到了家门。妈妈该如何应对人家呢?这一切的一切……父亲陷入了深思和遐想中。他看看河里的身影,心里想二秀啊二秀,你已经十五六了,是大人了,是男子汉大丈夫了,你这样离开家乡不是躲避吗?不能为妈妈排忧解难,不能为姐姐妹妹遮风避雨,这还算个男人吗?
他蹲下身来,捧起伊洛河的水洗了把脸起身又往回走,走了大约百十步,又停了下来。他想想,不对,老母亲义无反顾让他连夜出逃,想必一定有了对付的办法,而自己竟然又出现在他面前,她该如何向甲长,保长讲,如何收场呢?到头来,他又必须去当壮丁,老娘有落了说瞎话……他有点犹豫不决了。父亲停在那里,奶奶临别时的那句话又在他耳畔响起,“快走,一直走,别回头,扭头就不是我儿子!”这句话如雷轰顶,父亲突然震醒。“我不能回去,如果回去了,就辜负了娘的一片心意了,也会深深地伤娘的心啊。”他心里知道,这些年奶奶从来不知道“难”字如何写,她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为了啥?还不是不想让我去当兵?父亲知道,拐回去,很容易,用五六个小时就到家了,可他母亲所做的一切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她最不想看到的,最不想发生的一幕,如果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她面前,那是对她多么大的打击……
父亲越想越难过,越难过就越觉得不能回去,于是决定听奶奶的话,继续向西,一路向西,不扭头地西走。就这样,父亲下定了决心,渴了就喝口身边的河水,饿了就吃口奶奶烙的油馍,一路几乎是小跑,傍晚十分,来到了伊河和洛河的交汇处——杨村。平素,他总是起早贪黑地干活,从没有认真欣赏过田园的风光,现在落日的余晖洒落在两河的夹流地带,锦绣一般,他全然不知“落霞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样子,但他感到了自己家乡的美丽。夹河流是这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也是这儿的地名。两河交流冲击出一望无际的平原,除了几处村舍之外全是碧绿碧绿的麦田。向东北方向是伊洛河,蜿蜒曲伏,河水潺潺悠悠像一条玉带缠绕着郁郁葱葱的大地。向西南看,伊河,洛河像两队身着白色绸练的少年赛跑一般,急匆匆地向着一个方向而又纹丝不乱地涌来。此时的夕阳像一轮微泛红晕的羞赧的月亮,用她温柔光芒抚摸着远处的山,还有近处的河和身边的麦田。父亲一边欣赏身边的景色,一边盘算着下一步是朝哪个方向,沿着哪条河流往前走。他不知道那条河流发源自哪,更不知道它们流向何方。一时间父亲不知道该选择沿着哪条河流走。他犹豫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看看哪条河水清,尝尝哪条河水甜,就沿着哪条河前去。他从干粮袋中取出一大一小两个碗,先从伊河里舀了一碗,又跑到洛河舀了一碗,然后把两碗水放到地上,他发现洛河的水沉淀的泥沙多,而伊河的水很清,几乎没有泥沙。他又端起两个碗,品尝两条河水的味道,竟神奇地感觉到洛河的水有股泥土的芳香,直沁肺腑,而伊河的水则有着山石林木的甘甜,咽下去之后,口舌间还回味无穷。他在想,日常吃饭喝水,只知道酸甜咸淡,谁知这水不放任何糖盐醋油,竟也有这样清晰而明显的差别。
当时的父亲一不懂优选法,二不懂比较优势,更不会对两条河水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但他凭直觉推测到洛河源头土多,而伊河源头应该是石多树多。他毫不犹豫图的决定沿着伊河往前走,不管前边是哪儿……
父亲说过人生这一辈子,光知道十字路口时要选择哪条路是不行的,更多更重要的是两条河水摆在面前时你的选择是什么。父亲不识字,没文化,但我知道他强调的是人要学会跨文化生存,不是这样吗?当代人不正是在黄河、长江和珠江之间选择,在江河和海洋之间选择,在长江黄河和塞纳河、莱茵河、密西西比河之间选择吗?
好书,体现了人生价值,令人深思
在那个战火纷飞,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年代,底层的老百姓犹如蝼蚁一样活在世上,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佳作!已赞!我的《同行》,欢迎支持!
文学爱好者必看,乡土传奇之作,文章让人感动,真情让人钦佩!
写得好!这才是真正的文学!
一直都想写一下我的父亲,可是害怕写不好!
家父是我們共同的记忆
能在这里认识书法大家,非常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