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求安和李布宁看着有点凌乱的床,不禁苦笑起来。莫求安一五一十地把村里架床和“蹬床”的风俗告诉了李布宁。李布宁听后不由好奇地问:“难道一定要生男孩?,并且难道这样就能保证生男孩?”对这两个难道,莫求安都不能做出确定的回答,只好模棱两可地答道:“也许吧。”
李布宁对莫求安的回答显然不满意,她继续追问:“你喜欢儿子还是女儿?”
莫求安: “最好是儿子,当然,女儿也不要紧。”
李布宁似乎更不满意了:“万一我生了女儿呢?”
莫求安答道:“今天不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李布宁一听,心底透凉透凉的,这时她才知道莫求安是深受到农村和农民意识影响和支配的人,以前,莫求安和她讲过不少由于生女孩而发生的家庭悲剧,有的离婚,有的男人出轨,有的与父母脱离关系,她以前是当“故事”听的,此时此地,她觉得应该当“事故”来听更合适。
莫求安看见了李布宁眼睛中的忧郁和不满,赶紧说:“其实,女孩更容易把她打扮得漂亮一些。如果,我们有一个和你一样漂亮的女儿,多好。”他一边说,一边拉起李布宁的双手,李布宁一下子摔开他的手,莫求安正错愕间,李布宁却快速扑向他,双手紧紧地揽着莫求安的脖子,下巴紧贴在莫布宁的肩上,哽咽着说:“我并不介意你说的话……”然后就说不下去了。莫求安知道,现在可不是说话的时候,他紧紧地揽着李布宁的腰,左脸紧贴李布宁的右脸。李布宁柔软的身肢体瞬间消解了莫求安的不安,他双手扳过李布宁的头,凝视片刻,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泰山压顶之势,猛吻李布宁的双唇。一阵直透心底的舒适立刻传遍李布宁全身,她的身肢更加娇柔无力。他们忘情地吻着,忘情地享受着彼此传达的快感。
亲吻良久,他们双唇才分开,心底强烈的呼唤体现在各自迷离的眼神中。窗外客人的喧哗声告诉他们现在不是鱼水相欢的时刻。为缓和气氛,李布宁慢慢松开双手,轻轻地对莫求安说:“你休息一会吧,等一会还要应酬客人。”莫求安再次用力拥抱李布宁,然后才依依不舍般放开。
此时的李布宁,容光焕发,娇柔似柳,风情如含苞待放之花。莫求安忽然觉得《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写是多么的贴切,他又忍不住再次紧拥、亲吻李布宁。李布宁全身酥软,任由莫求安狂吻。他们好不容易分开后,李布宁娇嗔地说:“求安,你喜欢生儿子,我不怪你,但我只能给你提供肥沃的土地,至于结什么果,全是你的事了。”
此时此刻,莫求安哪里还有工夫考虑生男生女的事情?于是他说:“生男生女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快乐。对吗?”
李布宁点点头。莫求安说:“你还记得哲学老师关于命运的解释吗?”
李布宁再次点头,她怎么可能忘记呢?可以说,这可能是唯一一句让所有同学都难以忘记的话,因为老师的话很好地阐释了命运的偶然,也教会了大家要珍惜生命,珍惜机缘的道理。她清楚地记得老师是在一次读书会上说的。老师说:“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偶然,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因为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命运命运’可以这样解释,命是父母寻欢作乐的产物,运是上帝随心所欲的安排。”
莫求安和李布宁当初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老师的话竟是消解他们是生男生女的纠结的良药!他们终于释然了。他们还想起了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哲学,就是把大家都明白的东西说得大家都不明白的学问。”现在,在他们看来,这位哲学家说对了一半,因为,只要经历了,体验了,就没有不明白的事了。
正在他们享受哲学智慧带来的另一种快乐的时候,窗外传来了司仪呼叫声:“请新郎新娘出来拜见亲属。”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李逢时和邱迎春就想按计划回去了,但经不住李布宁泪眼的劝阻,就留下了。李布宁给住在宾馆的李逢时打电话时哽咽着说:“爸爸,您俩就多陪我一两天吧,我这两天觉得特别的无助,您和妈妈在,我心里才踏实一些。”听着女儿带泪的请求,李逢时毫不犹豫地改签了返程的机票,并向单位多请了两天假。
李布宁的眼泪,一半是因为觉得无助,一半是因为愧疚。从莫家对婚礼仪式的选择,到新房的装修,甚至家具的选择,她几乎都没有选择的权利。莫念慈侧重于传统与奢华。婚礼传统得让人觉得个别细节几乎无法忍受,如“蹬床”和“听壁脚”,虽然“听壁脚”不再像以前那样侧耳倾听,但闹洞房之后客人长久逗留在走廊的喧嚣,确实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装修的奢华虽然让人觉得家里对婚礼的重视,但金碧辉煌的装修却让人觉得这不是家,而像宾馆,这是李布宁不适应的风格。当初莫念慈把方案拿给她和莫求安看时,她曾以节俭的名义表示反对,莫念慈却以重视的借口予以执行了。李布宁的种种意见,最后总是被莫家以冠冕堂皇的名义予以否决,他们似乎觉得,花钱越多,越能表示他们对孩子的疼爱,殊不知,这正如久居宫中的皇帝,对甘美之食已十分厌恶,对粗茶淡饭反觉香甜了。李布宁总觉得与莫求安父母之间,仿佛总隔着一层什么东西一样,她无法,也不敢像在家里一样撒娇。
李布宁的愧疚是因为自己的坚持,甚至可以说是固执,让自己的父母饱受舟车之苦。为了参加自己的婚礼,父母昼夜兼程,不辞劳苦。婚礼前的那天晚上,看到父母长时间奔波的倦容,她就有了隐隐的悔意。如果,自己当初听信父母的话,回到家乡再成家,父母就不用如此奔波了。
李布宁知道,现在后悔已经没有意义了,她把父母留下来,与其说是让父母陪她,不如说是她想多陪父母,用陪伴的方式消除愧疚。
李布宁一早就和莫求安赶往宾馆。一见面,她仿佛是浪迹天涯已久见到思念已久的亲人的游子,又如在婆家遭受天大委屈的媳妇,紧抱着母亲就哭了起来。要不是莫求安一旁带笑的安慰,李逢时和邱迎春还以为她被欺负了呢。李布宁痛快淋漓地哭了一会,才哽咽着说:“妈妈,我舍不得您和爸爸。”李逢时和邱迎春百般劝慰,李布宁才慢慢平静下来。
邱迎春劝慰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种必然,求安家对你们婚礼这么重视,说明他们也很爱你们,妈妈和爸爸就放心了。”
李布宁心里一怔,她想,看来,天下父母都一样,都以为,给孩子充分的物质享受,就是爱孩子了。
李逢时说:“布宁,你和求安的婚姻,是你们的自由选择,当初爸爸的确是出于种种顾虑反对过。后来看见你是如此的坚持,更看到了求安的优秀,就同意了你们的选择。我希望你们今后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照顾,这样,我和你妈妈就放心了。”
莫求安听到李逢时赞了自己,心里美滋滋的,他笑着说:“请爸爸妈妈放心,我会用心照顾好布宁的。现在交通那么方便,我们也会经常去看你们的。”
李布宁心里想,交通方便?经常去看?说得轻巧,但能做到吗?她觉得无底。
李逢时却接着莫求安的话说:“好,你可能还没见过大雪,没感受过冰冻,今年寒假就和布宁一起回去感受感受吧,顺便过了年再回来。”
莫求安和李布宁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下来了,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今年去东北陪你们过年。”
说完这句话,李布宁仿佛全身都轻松起来了,想着过不了多久,又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她不禁笑了起来。
看见女儿笑了,李逢时和邱迎春也跟着笑了。
给你点个赞,欢迎回访本人拙作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好!下周继续发!
离开故乡,接触新的人,新的事。这些环境反过来又成就了新的人生经验。多年之后,这些新的经验如何与旧的人生结合在一起呢?其实不仅仅是过年情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