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莫求安和李布宁起来后,邱迎春连忙招呼他们吃早餐。东北大煎饼,荷包蛋,油条,小米粥,还有一碟大白菜,丰盛的早餐让莫求安的胃迅速扩张起来,他感动地说了一声“谢谢妈妈”,就端起碗吃了起来。邱迎春看着莫求安很享受的样子,心里很高兴。她觉得,莫求安能放开吃饭,是他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这是最值得安慰的。另外,他吃得如此享受,也说明他对自己安排的早餐是十分满意,这也是值得高兴的。

  邱迎春极力掩饰着内心的得意,谦虚地说:“妈妈手艺一般,你就将就吃吧。”

  莫求安连忙说:“很好很好,特别是小米粥,我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粥呢!”

  邱迎春:“我还怕你吃不惯呢,我特地用高压锅煮的,小米的香气全保留了。”

  李布宁忍不住插话了:“求安,妈妈把我们当小孩了,把粥煮得特别烂,几乎是糊状了。”

  邱迎春:“你们本来就是孩子嘛。”

  莫求安这时真切地感受到别人对他说过的话了,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这话真的不假。他迅速在心里腾起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以后要更好地照顾李布宁,不让她受委屈,不让她受苦。

  早餐后,李布宁拉着莫求安走出了家门。虽然穿着厚厚的的羽绒服,但四周雪白的积雪还是让莫求安感觉到浓浓的寒意。街上很多人在清除道路上的积雪,有的人一边干活,一边埋怨上天对他们的折腾。不少小孩却欢天喜地地堆着雪人。从他们的天真烂漫的笑容看,他们内心肯定对上天的赐予感到满意。莫求安很想尝试铲雪的味道,更想像孩子那样堆堆雪人。李布宁似乎感觉到了莫求安的内心渴望,她说:“求安,你也试试铲雪的味道吧。”“好,我试试。”

  莫求安从一位街坊里要来了一把铲。他用力铲过去,感觉到和以前铲沙子那样,似乎不用什么力就可以穿到雪的深处,但又觉得铲雪比铲沙子好玩。雪的细腻和柔软让莫求安第一次觉得劳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他一连干了十多分钟,身体慢慢热起来,似乎还开始冒汗了。旁边一位大叔说:“小伙子,你是第一次铲雪吧,好玩吗?”莫求安说:“好玩。”其他人不禁笑了起来,有人说:“让你天天铲雪,你就不觉得好玩了。”莫求安说:“那不一定。”有人说:“好,你今天多干一会儿试试。”莫求安说:“好,我陪大家一起干。”

  大约一个小时后,莫求安已全身冒汗了,他的外套已经脱下了。李布宁也在一旁帮着铲雪,但她好像只是把铲雪当成御寒的手段,东一铲,西一铲,没有任何目标一样。其他人看见莫求安慢慢显示出吃力的样子,就劝他说:“你歇一会儿吧。”莫求安的确是觉得累了,于是他顺从地停了下来。他抬眼一看前面,他立即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前面还有一大段路没有铲到,真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铲完呢。

  莫求安马上想到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寒假作业了。放假前一天,语文老师给他们布置作业,要求每个生字连同拼音写一个页码。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能完成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能。”放假后第一天,莫求安很认真地写了起来,写了一天,只写了五个字,手已经累得不得了。第二天继续,又只能写五个。他一看,共有一百二十六个生字。他顿时急了起来,按这样的速度,在短短的二十天寒假,即使天天写五个,也无法完成啊。一想到这,他忍不住哭了起来。爷爷奶奶看见他伤心大哭,连忙过来看个究竟。爷爷了解情况后,也觉得老师有点过份了,按老师的要求,孩子每天要写近二千个字才能完成。这真是酷刑一般啊。他爷爷觉得事情重大,立即打电话让他爸爸回来商量。爸爸开始还以为他偷懒而把他大骂了一通,可静下心一算,才发现了问题的确不简单,但他又不敢与老师沟通,只好说:“你先写,能写多少算多少,好吗?”那个寒假的作业,成了莫求安永恒的痛。

  李布宁以前听莫求安讲过这件事,她曾开导说,碰到类似的事情,还是用道家的理论解脱为好,“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莫求安开始难以接受,因为他信奉的是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思想。但后来,他慢慢地接受了。

  今天,面对前面尚未清除的大面积的积雪,莫求安再次觉得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他突然觉得毛主席的确是一位伟人。他对李布宁说,毛主席真了不起,居然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描写得如此绚丽!

  李布宁:“是的,毛主席太了不起了,但我们只不过是一些普通人,还是得面对现实,承受苦难。今天铲雪,就到此吧。”

  莫求安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回家吧。”

  一路上,莫求安默默无语,踏着厚厚的积雪,他第一次真切地觉得,还是四季如春的南方好。

  年轻人的心情总是容易变化,莫求安也不例外。铲雪起于好奇,郁闷起于铲雪,准确地说,是起于铲雪勾起了童年时代对作业的恐惧记忆。一旦离开那个场景,莫求安很快恢复了平静。青年人的好奇却使他想起更深层次的问题,他问李布宁:“为什么不用推土机或类似推土机的机器来铲雪呢?”

  李布宁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她的记忆中,铲雪好似是这个小城的一种习惯,甚至可以说是这个小城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除了铲雪,还能做什么呢?现在,面对莫求安的提问,她才意识到,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城,可能是冰冻日子太长的缘故,思想都凝固。她看着莫求安好奇的眼光,坦白地说:“我可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从小就看见,每年冬天,一到下雪的日子,大人们就忙着铲雪,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堆雪人。”

  莫求安:“我觉得奇怪,现在是后工业时代了,这里却停留在农业时代。习惯,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李布宁应和道:“是的,这个小城被习惯拖了后腿。”

  傍晚时分,李逢时下班回来了。莫求安和李布宁一齐迎上去问候。莫求安关切地问:“爸爸,您也快放假了吧?”

  李逢时:“快了,按惯例,我们在除夕那天放假。其实,每年春节前我们政府机关经常做的是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说到这,李逢时好似觉得说漏嘴一样,突然打住了。他觉得,在家里谈工作中的问题,是工作纪律,组织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所不允许的。于是,他转了话题说:“等我放假,我带你们回老家过春节。”

  李布宁欢呼:“太好了,回老家过春节,才有年味。”

  莫求安也跟着说:“的确,在农村,才会切实地感觉到过年的味道。”

  .

  说话间,邱迎春已准备好了饭菜。李逢时说:“今晚,我和求安要喝一杯了。”

  邱迎春:“哎呀,逢时,求安这个时候不适合喝酒,你懂的。”

  李布宁和莫求安都红了脸。李布宁说:“爸爸,我们听妈妈的,以后再喝。”

  李逢时只好作罢。

  席间,李逢时问了他们在学校工作的情况。李布宁说:“我们虽然在不同的部门,但工作性质基本一样,都是做学生工作。与学生在一起,准确地说,与师弟师妹在一起,我经常有一种感觉,好像自己还是学生一样。”

  李逢时说:“这不奇怪,但你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你们毕竟是老师了,工作上一定要讲规矩,讲原则,千万不能凭感情办事。”

  莫求安答道:“谢谢爸爸提醒。在工作中我强烈地感觉到,大学时代所学的东西远远不适应工作的要求,书到用时方恨少,确是真理。”

  李逢时:“书本知识在现实面前永远是苍白的,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把知识变成学问,才能有效地利用知识。另外,做任何工作你们都要考虑这几个因素,即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策略,以及保障措施等。在开展工作前,这几个因素要统盘考虑,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游刃有余。”

  李布宁觉得,她爸爸这次说的道理显得高大上,并且自己能理解和接受。以前,她爸爸更多地是谈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怎样写好一篇作文之类的小问题。今天的谈话可谓是别开一格,她对爸爸更敬佩了。莫求安也觉得,这个岳父不简单,能给人方法上的指导。他暗暗感激岳父如此及时的点拔。

  饭后回到房间,莫求安笑着对李布宁说:“你爸爸真不简单,说话有水平,我听了深受启发。”

  李布宁得意地说:“这也是你爸爸嘛!有优秀的女婿,必有优秀的爸爸,对吗?”

  看着俊俏而又俏皮的妻子,莫求安按奈不住心中的兴奋,一把揽过李布宁,深情凝视几秒钟后,忘情地深吻起来。

  (未完待续)

评论
  • 给你点个赞,欢迎回访本人拙作


  • 我的作品《海东青之翼》已全新集录发布,希望得到各位前辈的回访支持,多谢!已赞


  •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 黄健云 作者

    好!下周继续发!


  • 离开故乡,接触新的人,新的事。这些环境反过来又成就了新的人生经验。多年之后,这些新的经验如何与旧的人生结合在一起呢?其实不仅仅是过年情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