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自传体小说既然是小说,自然也就要遵循小说写作的规则。只是,自传体小说中的人物是以作者自身的经验和经历为背景,故事以作者亲历的事件为根据,典型环境也就是作者本人生活的环境。
按理说,写自己的故事不难,素材齐备,只待下笔如行云流水了。然而,作者如果不能写出一个活灵活现、独一无二的“我”,那么他的故事纵使多么地惊天地泣鬼神,也就很难达到自己或是读者的期许。
如何才能写出那个独一无二的“我”呢?
一、“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我”
要想写好自传体小说,首先要重新认识自我,找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无论这个个性令人喜欢也好,令人生厌也好,只要它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你,那你就较能容易写出一个鲜活的自己出来。就算这样的你不是那么高大上,不是那么可爱,相信读者也能够通过你的叙说而了解你,进而接收那个原原本本、活灵活现的你。
自传体小说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寻找、发现和认识自我的过程。现在不妨让我们问问自己:我是谁?我长相如何?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拥有什么样的性格?我的喜好如何?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我喜欢自己的职业吗?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问完自己,简单将问答做个记录,加以整理。把自己放在砧板上,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只有深刻地了解了自己,才能在文章中真实、生动地表现出自己。
例如,卢梭在《忏悔录》中、葛红兵在《我的N中生活》,都将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置于放大镜之下,细细咀嚼“我”的形象,用词造句可谓深刻。
二、写那些让你为之动容的事
自传体小说写的是自己,自然不缺素材。但是素材多了,又要面临选材和剪裁的问题。哪些事情是自己故事创作中必不可少、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哪些又是无足轻重的?我们都必须心中有数,要懂得割舍,切记将自传体小说写成流水账。
自传体小说写作中可以有一些必要的事实。自传体小说并非简单地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具有一定的时间、时代感。在小说中适当描写和表述,可以促进读者对作者和作者所处时代的理解。
不一样故事成就了不一样的你。选择那些举足轻重的事件,衬托出个性鲜明的你。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提到了都是关乎主题的重点,如自己的“私生女”身份,她与历史老师的一段“感情”等等,看似自然而言,实则也是精心挑选细节和事件的结果。从她的讲述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对“食”与“爱”都无比饥渴的主人公。
三、对你的生活环境要有所反思
自传体小说记人记事,也记叙中作者的情感和对人事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
你的生活经历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你可以写出来,这是对作品的升华。不一定是直接抒情和议论,可以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体会,即间接表露出来。如《鲁迅自传》就是一篇叙述性非常强的优秀典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