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达特哈桑二世国王医院,一天都不能没有Medecin Réanimateurs,因为没有了麻醉医生,不但任何手术都不能进行,连监护室也不能收病人,重病人有条件的可以转诊,没有条件的就可想而知了。有次生病临时请了一天假,原本想好好休息,可半夜里全科医生打我电话,急切地告诉我:“虽然知道你病了需要休息,但男内科确实有一个很重的病人希望能转入重症监护室急救,因为是孤老,没有家属根本谈不上转诊”,面对这样的请求,相信任何一名医生都不会拒绝的,救命就是天职,二话不说就赶了过去。
一到监护室,护士用近乎惊悚的表情告诉我患者有100岁!我的心里说实话也很忐忑:在国内,医疗水平先进,检查化验齐全,但遇到如此高龄的患者也必须慎之又慎,而在这里,监护、检验及药品都很难尽如人意,再加上病人对自身的基础情况浑然不知,除非已经病的很重了才会到医院来看病。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就当是一次考验吧。
没多久,一名老年患者就被推了进来,既往病史一概不知,又因为是周末,收到男内科后也没有专科医生来诊疗过;只见他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听诊两肺布满湿啰音和哮鸣音,典型的急性心衰肺水肿。护士悄悄地跟我说:“太重了,救不活了”,“我们尽力而为吧”我回答。床不能调成坐位,拿几条毛毯垫着,静脉打不进,用套管针在股静脉扎上,监护仪显示血压75/46mmHg、房颤律、心室率达到150bpm、四肢末端湿冷、SPO2测不出……在塞达特,平时对于这类患者的处理通常除了吸氧就只有指望速尿,因为以往有过这样的经验,像这种危重患者必须使用西地兰(因为种种原因尽量避免使用中方药品)来快速起到强心作用。护士很体谅我的健康,可这时我必须亲力亲为,稀释、缓慢推注……第一轮急救措施后,很快心室率就下降到了120bpm左右,血压也回升到了100/55mmHg,症状明显缓解,老伯也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呼吸顺畅,还可以开口说话了,听诊呼吸音也清晰了不少;病情那么重,我可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待在监护室亲自观察,一个小时、二个小时……尿量开始多了起来,再推一次西地兰巩固强心作用,没有化验检查,只能根据经验谨慎补钾。见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叮嘱着护士接下来的处理和观察要点后,回到宿舍已经快凌晨3点了。
一夜的牵挂,睡的也不踏实。早上7点多再次敲响监护室的门,护士欣喜地告诉我:病人情况很好!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满意,更可喜的是老伯竟躺下呼呼地睡着了,这可是急性心衰缓解的最好标志!看着百岁老伯转危为安,满足感油然而生,要不是护士问起我的病情,暂时都忘记了自己此时也是个病人。
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繁琐而紧张,下到几个月的婴儿上到百岁老人,收治各科患者,且都病情危重,常常需要在没有任何病史信息和化验检查的情况下快速诊断及急救处理,这些时时刻刻都在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设备及药品的不足又常常让人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常说医学是“偶尔去治愈”,在摩洛哥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更是能领悟这“偶尔”的含义,而恰恰就是这些“偶尔”让我体会到虽然很艰辛,但这种做医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以及带给我的快乐是如此的珍贵!当然还有一句题外话:保持健康,每一个中国医生在这里对病患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讀后,還沉浸書中,久久不能忘懷,深動,感人,啟迪⋯⋯。再讀也有興趣
回复 @戀文: 衷心感谢您
太感動人了!堅持讀完
回复 @戀文: 谢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
越讀越🈶️味道,繼續著
越讀越🈶️味道,繼續著
回复 @戀文: 多谢多谢
继续读下去
回复 @戀文: 多谢
🈶️🏠的感觉非常好,🈶️🏡就🈶️情
勇于面对現实
回复 @戀文: 过奖了
真实真情
引人入胜,等着更新。
回复 @奔跑的熊: 我会尽快更新,期待您的继续关注
夏老师辛苦了,援非医疗队辛苦了!
回复 @北极熊: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