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甲戌年的钟声响起,天幕闪过零星花火,倏忽回归漆黑,我咬了口冻梨,高举窗前,算是给除夕夜添上一轮圆月了。
一束强光打破黑暗,这才让我看到漫天飞雪,像数百白幡翻滚,今天的风尤其大,狂风伴着汽车喇叭声,好似孝子哭丧,呜咽复号啕。村里头一个的万元户小葛到了,后边又跟着在南方出息了的铁柱,亲故络绎不绝,黑压压地挤满了一楼原本宽敞的大厅。我脱了鞋,放轻步子下了半层楼梯,在台阶上坐下。其实哪里用得着这么小心,楼下原本就是哭声一片了。
老头是大年三十走的,顺子最先给村子里通了电话的人家报丧,随后人们奔走相告,秃鹫扑食一般,一齐赶到村东的这栋二层小楼。一楼平日里老头布道用的讲堂,现在成了他的灵堂。
我们来不及印上一张他的巨幅黑白相片,只得用他本人将就,替代照片来替代他。趁他身子还软和,他的躯干就被我扛到了大厅正中那张他平时坐的雕花扶手椅上。英子还拿大红的胭脂和油往他脸上厚厚地抹上一层,教他看上去红润不少,像是往嘴里塞了两只红灯泡,比生前还要年轻上几分。硬被我合上的嘴巴,遮住了五十多年烟草熏黄的牙齿。合上的眼睑挡住了昔日眯着都掩饰不了的阴鸷目光,不过他的信徒们都称这种目光为智慧。擦净了他嘴角的唾沫,再换上一身呢子中山装,论起精神头,就是同年去世的邻村铁村长,咱老头都不逊色分毫。
葬礼自然少不了挽联,可咱家哪来的白纸?再说,这年三十的,镇上做白喜事的山东小老板哪会想到偏偏有人挑了今个儿找阎王爷报道,不赖到元宵就先走,这也太实诚了。我也没想到这个滑头算计的老家伙,临死倒做了件实诚事儿。
毕竟是亲闺女,顺子最先坐不住了:“怎么着也得给咱爹写个对联吧,别人有的,咱不能少了。郑闰生,你快想想办法。”顺子挺着结婚二十多年来头一回鼓起来的肚子,仿佛肚脐眼都在向我诘问。那不是一个装了娃娃的肚子,那是多年之后央视记者的话筒,是一挺机关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被逼无奈,指了指外头的茫茫雪原,说:“那不就是白纸嘛,我一会儿拿铲子铲出几个字不就成了?”白底黑字,写上“山河共一哭”,那是何等的排场!
“太费事了,还要布置灵堂,这么厚的雪,铲到啥时候去?”
毕竟生死是大事,我一狠心,“那咱就往雪地上撒黑豆,咱还屯着十几只麻袋的豆儿,管够。再说,运气好,还能收回来,抓紧上集卖了。”
媳妇用红了的眼睛瞪我,“就算不被鸟啄了去,还不得被来来往往的人踩烂啊。正经点子不想,尽出馊主意,这都啥时候了?”
“那就拿剪刀把装黑豆的蛇皮袋铰了,剪成布条,你再找块碳来写,不就齐活了吗?”自老头咽气起就没发过声的英子终于开口了。
我看着灵堂两侧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挽联,歪歪扭扭地写着“天地同悲,山河共哭”,或长或短的白蜡烛时明时暗,或立或跪的黑棉袄时起时落。我起身才发现那只冻梨的果肉也已氧化,汁水淋漓。我开窗,把它扔进风中,风却没有扑面而来。
原来不止风会呜咽,愚蠢也可以。
很赞!很有地域特色,文字流畅,还有点幽默感。故事后来怎样了?激动地期待作者更新。
回复 @梁芳: 谢谢你哦,敬请期待下文
。。。我猜描述性语句这么多 是为了凑字数。。
回复 @小q: 嘿嘿嘿,我是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尽量感同身受
回复 @盛旖旎: 呵呵~
回复 @盛旖旎: 还陟罚臧否……你那本高考语文的三年五年还留着呢是吗?
回复 @许柏厚: 《出师表》是初三课文啦,我可没拜读过神著五三
说好的好评哦~ 不过看了前两章确实写的超有意思~
回复 @selly sun: 爱你爱你爱你
语言好有东北小品的即视感。┏ (^ω^)=☞
回复 @雷勇: 我每次写前都会看二人转和小品
编辑部竟然没注意到?加油!十章以后给你特荐。
回复 @编辑部: 我的天呐,谢谢你
回复 @编辑部: 我暗搓搓地提醒一下
共鸣了,何尝没被背叛过(>_<)
虽然你有点拖延症,但是这两章质量还是很好的呢~
回复 @许柏厚: 你是婷婷吗
回复 @盛旖旎: 干嘛这么肉麻……
回复 @许柏厚: 想你想你想你
回复 @盛旖旎: 告诉你什么叫说到做到
回复 @许柏厚: 哇塞,霸总
你竟然跟我一樣用真人當封面還不付肖像費
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