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至真之道系识别系统与定位系统的合成
[李琳点评:一个纯粹的人文软件系统存世,得以流传三千年,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是自身的理性功能实现的价值强大,其次是得到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大德高僧的智力支撑,最后是得到社会资源的认可性支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必定消亡。
在不同学术路径的人文信息竟争中,既然由善的人文奠基点出发,决定了不具备暴力支持的特征,却不得不面对资源、人才甚至屠戮等种种窘境,甚至包括了比较效应,即由生成西方文明的宗教土壤,生长出了灿烂的哲學、科學、技术之花。
这里面蕴含的逻辑是,既然你号称至真方法,特别是汉传佛教,缘何在事实上无法生长现代文明而落后?
真要系统回答这个问题,那不是一般的长篇大论,所涉猎的问题也不是非佛教徒所能回答的。与原文作者的意图相近,“這和當代知識分子直接相關,甚至和每個人直接相關。因為佛教是至真之道啊。”
要回答人类知识巅峰佛学皇冠上之钻石般若智慧这个核心问题,那就是通过三元结构论及其方法组的运作,解释与如来佛的般若理论的共性关系,即类似基因和基因组的文化遗传、复制和转录作用。
前面说过,佛教下通宗教,中通哲学,上通天道。这个知识系统的实际形态,呈现了三角架构,最上层的天道虚无缥缈,中层哲学属于抽象方法论,下层属于直观社会应用型方法。
这其中感官感知型实证知识的确定性存疑,因而对应的是知识掌握群体的数量差异,在轨迹的确定意义上,事实上思维轨迹学说的感官直接应用范围有限,除非借用学科方法将感官感知能力延伸。由这种种差异性决定,传播般若智慧超级困难,普及几乎无望。
好在三元结构论诞生了,其载体是拙作《证据方法的科学维度》。
这本书以三卷的形式,阐释了与般若理论高度相似的理论体系。即:
上卷是静态三元结构论的表达;
中卷是方法论,以科学方法新老三论为根据,生成为上卷主观点三元结构论的证据支持系统;
下卷是操作论,以上卷三元结构论为三因造像的要素不可或缺的模版,结合对证据现象的识别,嵌入所涉及的法律知识体系,融入证据识别的方法根据,通过运作科学方法新老三论的信息处理,即方法广义化,将三类因子平等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圆满满足宪法权利原则以围绕证据识别进行证据控制的可操作的体系化理论陈述。]
(行文说明:原文作者的过渡文字太长,引用放在下面,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
那麼,環顧當今世界,當代漢傳佛教都要面對那些問題?
首先毫無疑問,第一個必須面對的就是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也毫無疑問的是這個時代的主流文化。但是,西方文明不是一塊鐵板,大體上又可以分為哲學、科學、宗教三個部分。
其次,要面對的就是本土文化,也就是儒、道兩家。
如果要把問題說的很清楚的話,那麼還要說清楚和印度文明的關係。
說完上面這些,最後就是漢傳佛教自身之內有什麼問題。
而我的目的就是試圖指出漢傳佛教的當前狀態及其因由所在。
有人要說了,你直接說最後一個問題不就好了,干嘛這麼費事啊。
我如果直接說最後一個問題的話,別人只會不以為然,將根本無法理解其意義所在。也就是說,只有說清楚了佛教是怎麼回事,人才能了解最後一個問題的意義。這和當代知識分子直接相關,甚至和每個人直接相關。因為佛教是至真之道啊。
看到這里,看帖子的你可千萬不要誤會:這個人這麼有學問啊,要說這麼大的問題。我前面說了,我沒有這個能力,我不顧自身淺陋,發這樣一個帖子,實在是不得已沒辦法,是趕鴨子上架。而前面幾個問題在我這里實在用不了多少篇幅就說完了。
[李琳点评:]
好评,已阅读并点赞,有时间,请回访我的两部作品哦
作品很不错,已好评,欢迎回访给个好评
亲,我已经阅读并点赞,我的《同行》,欢迎回访支持哈!